关怀版 区县规划自然资源局
垂直管理区规划自然资源局
您的位置: 首页>政务服务>地图服务> 重庆生活地图

每周一图(区县版):地图看彭水第7期:彭水民族文化地图

日期: 2017-12-07
字体:

  地图看彭水栏目,由彭水县规划局组织策划,重庆市地理信息中心实施,紧密围绕市民关心、关注的领域、话题,精心推出各种彭水专题地图,切实贴近民生、联系群众,普及彭水县情知识。

  彭水自古就是多民族聚居之地,乌江、郁江似母亲甘甜的乳汁一样,默默地滋养着彭水这片文化圣地;摩围山、武陵山像父亲宽厚的臂弯一样,以大爱无言的毅力守卫着彭水的安宁祥和。世代居于此地的汉族、苗族、土家族等多个民族历经千年岁月积淀,以最古老的“黔中文化”为起点,用勤劳的双手和聪明的才智创造并繁荣了个性鲜明、风格旖旎、数量众多的民族文化:民歌、民乐、舞蹈、戏剧……这些流传下来民族文化见证了彭水历史的变迁,也承袭着彭水人民热爱生活的乐观情怀。

  本期本期地图看彭水,推出《彭水民族文化地图》,与您在彭水嘹亮婉转的山歌中、在朴实传统的民俗中、在叹为观止的舞蹈中……一起细细品尝彭水的民族文化。

  1. 民歌——娇阿依

  彭水民歌当中最负盛誉的就是苗族民歌“娇阿依”,其始于元代,内容十分丰富,主要表现的男女爱情、民俗生活等内容。唱法上一般是清唱,无乐器伴奏,一领众唱、多领合唱、齐唱等。歌声高亢嘹亮,曲调委婉动听。“娇阿依”作为衬词被广泛嵌入在鞍子苗歌中,形成了特型衬腔。多偏音、上下滑音、拖腔和尾音等它的一大特征。

  2. 民族乐器——彭水唢呐

  彭水民间唢呐明清有之,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它几乎涵盖了彭水地区所有的民俗活动,凡是在节庆之日和婚丧嫁娶等重大事情,总会出现唢呐的身影。演奏时有多种曲牌,吹奏师还可用大小两只唢呐组合吹奏。小唢呐音色尖锐高亢,大唢呐音色浑厚低沉,在合奏中可“移宫转调”别具丰趣,十分动听。

  3. 民族舞蹈——彭水高台狮舞

  彭水靛水街道的高台狮舞是彭水民间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兼具舞蹈和传统体育的特点,一般用于节庆、生日庆典等。靛水高台狮舞采用搭台上架表演,最高可爬至14层桌台,舞狮表演者身披长约2米的彩绘狮子,在锣鼓乐器敲击声中,从第一层一直舞到最高层上进行各种刺激惊险的表演,因此,狮舞是最受当地人们喜爱的舞蹈节目之一。

  4. 戏剧曲艺——木腊庄傩戏

  原始独特的木腊庄傩戏,以驱鬼辟邪为目的,酬神娱人,浓重热烈,生动活泼,是长江三峡地区巫文化的延续。演出中有专门的各种人物的面具、法器等,以民间传统打击乐器敲击,表演者边歌边舞,动作诙谐有趣,说唱白话或乡间俚语。木腊庄傩戏集歌舞、戏曲、器乐于一体,是彭水及周边民族地区原始戏曲舞蹈的具体表现。 

  5. 民风民俗——竹板桥造纸

  竹板桥造纸是流传于朗溪竹板桥等地的传统造纸术。早在唐宋时期,竹板桥人就学会了利用长溪河两岸丰富的竹资源土法生产环保草纸,那时家家有作坊,人人会造纸,曾被世人称之为“大山里的蔡伦部落”。朗溪竹板桥造纸有“七十二道手脚,除开吹那一口”的说法,体现了朗溪竹板桥造纸的复杂工序和精湛工艺。

  6. 村寨建筑——鞍子苗寨

  鞍子苗寨建筑具有典型的苗族建筑特征,全木结构,三合院式吊脚楼,院坝呈撮箕口形。建设选址也符合中华民族千百年来造房的风水原则,它们分布于盆地山腰间,四周环山,坨底为稻田溪水。世代居住于此的居民多为罗姓,人丁兴旺,因此鞍子苗寨也称作“罗家坨苗寨”,最可贵的是300年来,这里的建筑依旧完全保持着苗族传统的建筑形式。 

下载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