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旅游地质系列地图丨(六)重庆褶皱景观地图
主办: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承办:重庆市地理信息和遥感应用中心、重庆市地质调查院、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川东南地质大队、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南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208水文地质队、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
出品:八二四研究所、自然巴渝
褶皱是岩层在受到挤压,所发生的不同类型弯曲形态,也称褶曲,这是地球表面一种十分常见的地质现象。褶皱的规模千差万别,小至手标本大至区域卫星图像,都可以观察到这种构造现象,甚至是一些大型的山系,都是由岩层挤压褶皱隆起而形成。褶皱对于揭示一个地区的地质构造形成和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常常形成不同的景观造型。褶皱景观即岩层在各种内应力作用下扭曲变形的现象和景色。
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基于重庆市生态旅游地质资源调查成果,推出《重庆市旅游地质系列地图》,本周发布第六期《重庆褶皱景观地图》,收录的褶皱景观多为典型的背斜向斜所形成的地貌景观,邀请大家跟随我们的地图,来感受地质作用的美。
1、长江三峡与背斜
长江水系切穿七曜山背斜、巫山背斜和黄陵背斜便形成了著名的“长江三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总称),其中瞿塘峡和巫峡的主要景观都在重庆境内。
(1)七曜山背斜(瞿塘峡)
长江横切七曜山背斜形成长江三峡之一的瞿塘峡,瞿塘峡西起奉节白帝城,东至巫山大溪乡,名胜古迹最为丰富。郭沫若有诗云:“若言风景异,三峡此为魁”。10元人民币背景图所在地夔门,即为瞿塘峡之西门,夔门山势雄奇,堪称天下雄关,因而有“夔门天下雄”之称。
七曜山背斜(瞿塘峡)景观
(2)巫山背斜(巫峡)
长江横切巫山背斜形成长江三峡之一的巫峡,巫峡西起重庆市巫山县大宁河口,东至湖北省巴东县官渡口,峡长谷深,迂回曲折,奇峰嵯峨连绵,烟云氤氲缭绕。巫峡南北两岸峰峦挺秀,巫山十二峰极为壮观,而十二峰中又以望霞峰(又称神女峰)最为峭丽。
巫山背斜(巫峡)景观
2、成山的背斜
(1)武隆羊角背斜
羊角背斜景观位于武隆区羊角街道青春村,轴部最老地层为寒武系、奥陶系地层,两翼为二叠系、三叠系地层,一系列次级褶皱沿乌江东岸分布。原国土资源部立碑保护,命名为乌江褶皱,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价值。
武隆羊角背斜景观
羊角背斜次级褶皱景观
(2)桐麻湾背斜(锅圈岩)
桐麻湾背斜景观位于乌江两侧武陵山乡,在乌江西北岸四眼坪(武隆)可观赏乌江东北面(涪陵)的背斜景观,在乌江东北岸忘郎崖(涪陵)可观赏乌江西北面(武隆)的锅圈岩景观。背斜受挤压造山形成,核部为志留系页岩,两翼为二叠系、三叠系灰岩,弯曲岩层如“锅圈”而得名,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桐麻湾背斜景观(从武隆看涪陵)
锅圈岩景观(从涪陵看武隆)
(3)云雾山背斜
云雾山背斜景观位于奉节县青龙镇竹柏村,为二叠系灰岩在褶皱造山运动中形成的背斜构造,背斜形态完整,呈扇状,两翼对称,反映了地球力量的强大。
奉节云雾山背斜景观
(4)猫耳洞褶皱山
猫耳洞褶皱山位于开州雪宝山镇枫竹村,因背斜核部形成大小不一的溶洞,整个山形恰是一只猫耳朵而得名,由二叠系、三叠系地层因褶皱造山运动挤压变形而形成,山势雄伟,风光秀丽,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开州猫耳洞褶皱景观
3、成山的向斜
(1)金佛山向斜
金佛山为大娄山东段支脉山峰,由金佛、柏枝、箐坝三山组成。金佛山位于金佛山向斜轴部,向斜核部为下三叠系飞仙关组地层组成,两翼分别为二叠系及志留系地层。金佛山喀斯特是世界台原喀斯特的典范,顶部为古夷平面,台原周边的两级圈闭陡崖雄伟壮丽。以其独特的自然风貌,品种繁多的珍稀动植物,多彩地表喀斯特景观,神秘幽深的岩溶洞穴系统,变幻莫测的气象景观和悠久熬硝历史文化荣列世界自然遗产地。
(2)川河盖向斜
渝东南武陵山地区习惯用“盖”来形容海拔很高的平地。川河盖位于秀山县涌洞镇,向斜成山的典型,被誉为“悬在云端的花园”,平均海拔1200米,全年平均气温12.1℃。川河盖具有大型高山生态景观带,还有梳子山、将军岩、万年神龟、金蟾求凤、锯齿岩等天然形成的碎屑岩景观。
褶皱是如何形成的?
地层就像层层书页一样,当受到挤压的时候,就会发生弯曲变形,它是构造作用的直接反映。
褶皱如何分类?
根据形态特征和组成褶皱的地层面向,褶皱可被分为两种基本类型:背斜和向斜。
背斜是指褶皱面上凸式弯曲,地层层面相背倾斜,其特点是地层从核心向外由老变新的褶皱。向斜是指褶皱面下凹式弯曲,地层层面相向倾斜,其特点是地层从核心向外由新变老的褶皱。
背向斜褶皱模型
川东平行岭谷
川东平行岭谷是四川盆地东部由众多凸起的山脉与丘陵谷地相间有序排列,构成岭与谷相互平行的地貌类型组合。川东平行岭谷是世界上特征最显著的褶皱山地带,与美洲的阿巴拉契亚山、安第斯-落基山并称世界三大褶皱山系。
从华蓥山脉分出的巴岳山、云雾山、缙云山、中梁山、龙王洞山帚状平行山岭以及铜锣山、明月山、桃子荡山、方斗山、七曜山等其它平行山岭,组成了川东平行岭谷的骨架。中心城区四山间的谷地宽度在10-30公里之间,是人口聚集、生产生活之地。
当嘉陵江将山岭切开便形成了嘉陵江小三峡(沥鼻峡、温塘峡、观音峡),当长江分别切穿观音峡背斜(中梁山脉)、铜锣峡背斜(铜锣山脉)、明月峡背斜(明月山脉)后便形成了猫儿峡、铜锣峡和明月峡。在穿越峡谷时可清晰的见到背斜两翼岩层倾斜方向相反。
(插入川东平行岭谷形成动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