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重庆耕地故事”耕地文化地图第17期:《重庆薯物地图》
薯之于重庆,是山地的馈赠,更是巴渝人民将自然禀赋发挥到极致的体现。在这片多山的土地上,红薯与马铃薯早已不再是历史的“救命粮”,它们已化作千般风味,成为了走进千家万户的“薯物”。
在市井烟火里,“薯物”的呈现精彩纷呈。渝中酸辣粉、沙坪坝雷家老农民非遗酸辣粉,以红薯粉为魂,酸辣开胃,最是重庆味道;江津红苕粑粑、璧山阿李粑粑,将薯泥重塑为酥软小吃;大足丁家坡洋芋、酉阳麻辣洋芋,则以洋芋为主角,炸拌出巴渝独有的麻辣鲜香。
传统工艺与现代创新并进,让“薯物”走向更广阔的市场。武隆苕粉、荣昌河包粉条、彭水晶丝苕粉等,不仅是地理标志产品,更承载非遗技艺,畅销国内外;石柱土家洋芋饭、城口双味炕洋芋,则将山野风味融入城市,走出了深山。
从市井小吃到产业名片,“薯物”还将开拓这片土地更多的可能。本期《重庆薯物地图》,邀你一同寻味巴渝,品鉴地道薯物。
1、綦江区八景粉条
因发源于永新镇八景村而得名,采用本地的红薯为原料,用传统手工工艺精制而成,有色泽白净、好吃爽口、粉味纯正、筋道绵软、营养丰富等特点。
2、荣昌区河包粉条
荣昌河包粉条拥有300多年生产历史,采用“先成型后熟化”的手工工艺,通过精选清洗、碾磨成浆、过滤除渣等十道工序精制而成,具有弹糯爽滑、不断条、不浑汤等特点,深受消费者喜欢。“河包粉条”已成功注册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其制作技艺入选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大足区丁家坡洋芋
丁家坡洋芋起源于大足区龙岗街道的丁家坡巷。其秘诀在于选用上等食材、精准拿捏火候并辅以精心调制的秘制调料,使得洋芋坨坨与洋芋片都能与佐料完美融合。这道小吃集香、辣、脆、鲜于一体,已成为大足区极具代表性的地方风味。
4、石柱县土家洋芋饭
精选本地粉糯香甜的高山洋芋与颗粒分明的新米一同焖煮。在精准的火候下,洋芋吸饱了米香,变得松软可口,米饭也裹上了洋芋的绵密,咸香适口。最令人回味的是炕至微焦的锅巴,其独特的焦香与咸辣适宜的佐料交融,让简单的一碗饭变得层次丰富,令人越吃越香,意犹未尽。
5、城口县双味炕洋芋
双味炕洋芋又叫铁罐洋芋或者白水洋芋,色泽黄亮,口感酥软。将高山洋芋在铁罐里面煮熟,然后倒出多余的水,再小火慢炕,炕至起锅巴。取出盛入盘中,蘸上由嫩辣子(糍粑海椒)和嫩大蒜(春茸)及醋混合的调合(城口称醋辣子)。
6、沙坪坝区雷家老农民非遗酸辣粉
雷家酸辣粉是重庆最具代表性的风味小吃,其历史可追溯至清末,并传承至今。它严选本地优质红薯粉,坚持农家传统手工漏制工艺,确保粉条根根劲道爽滑。其风味讲究“酸、辣、鲜、香”,油而不腻,令人回味无穷。
区县规划自然资源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