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 | “12543”!重庆完成脱贫攻坚“头号工程”
易地扶贫搬迁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战略。“十三五”时期,重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总体情况如何?今(22)日,重庆市政府新闻办举行重庆市“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新闻发布会,介绍了相关情况。
新闻发布会现场 李聪冲 摄
发布人:
重庆经验被国家发展改革委
先后2次推介
目前,重庆已全面完成6.48万户25.2万人建卡贫困人口搬迁任务,搬迁群众全部实现入住。
米本家介绍,易地扶贫搬迁是脱贫攻坚的一项重大制度性安排,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头号工程”和“标志性工程”。易地扶贫搬迁的“重庆经验”被国家发展改革委先后2次推介。
2020年,重庆共有城口县、彭水县、云阳县3个“搬迁工作成效明显县”,石柱县发展改革委、武隆区发展改革委等6个“搬迁工作担当有为集体”,黔江李家溪安置点等2个“美丽搬迁安置区”,以及9名“奋进易地搬迁干部”和12个“励志易地搬迁群众”,入选国家“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典型案例向全国推介。
在工作推进中,重庆探索形成了“12543”的工作经验。
坚持“一条底线”。把“群众自愿”作为工作底线,充分尊重搬迁群众意愿,足额保障搬迁需求,合理确定年度任务。在搬迁安置方式上,不搞强迫命令,鼓励和引导搬迁群众自愿选择集中或分散安置方式。
共计建设6户及以上集中安置点253个,安置搬迁群众4100余户1.5万人,其中最大的黔江区李家溪集中安置点共安置搬迁群众413户1531人。
守住“两条红线”。坚持“保障基本、基本保障”,坚决守住“建卡贫困人口搬迁建房面积不超标、建房不大额负债”两条红线,落实到人到户建房补助资金近30亿元,人均获得直接补助不低于1万元,切实解决搬迁群众建房资金需求。
推进“五个集中”。积极将易地扶贫搬迁与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战略等工作有机结合,引导搬迁户有序向城区(镇)、工业园区、乡村旅游区、农业基地、农民新村进行集中。
落实市基建统筹资金1.15亿元支持打造了黔江区李家溪、彭水县三义乡莲花村、彭水县阿依河、丰都县虎威镇、云阳县后叶镇等集中安置市级示范工程41个,共计安置搬迁群众1900余户7300余人,其中,建卡贫困人口1200余户4500余人。
建设“四好住房”。综合考虑搬迁群众生产生活需要,因地制宜推进搬迁住房建设,加强房屋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切实完善搬迁安置区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搬迁安置户安全饮水、生活用电、通讯网络实现全覆盖,确保搬迁群众安心、舒心、放心入住“质量好、风貌好、环境好、生态好”的“四好”搬迁住房。
绘就“三美家园”。系统谋划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加大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力度,明显改善搬迁群众就学、就医、出行、社区服务等条件,切实打造“生态美、产业美、生活美”的美好新家园。
结合全市“小集中、大分散”的安置特点,以政策保障、产业发展和就业扶持为重点加大后续扶持力度,全力确保搬迁群众稳定脱贫,实现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搬迁人口全部达到脱贫标准。
同时,重庆各区县积极落实主体责任,狠抓工作落地,有力促进各项工作任务落实。
城口上万建卡贫困人口
搬进新农村
城口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有何经验?发布会上视频连线了城口会场。陈光辉介绍,“十三五”以来,城口县全面完成2971户10830人建卡贫困人口易地扶贫搬迁任务。
①聚焦“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精准对象识别。组织城口干部遍访贫困人口进行精准识别,先后3次进行逐村逐户摸底排查,精准规划实施城口“十三五”时期搬迁农村建卡贫困人口10830人,确保不错搬、不漏搬。
②聚焦搬迁房屋建设,精准安置方式。按照“政府引导、群众自愿、统一规划、分类实施”的原则,合理确定搬迁安置方式。
在选址上,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实现“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
在建设上,采取“统规代建、统规自建、农户自建”等多种方式实施,加快建房施工。在搬迁进度上,以攻坚态势和会战氛围,倒排建设工期,创新管理办法,抓好时间节点,全力推进搬迁入住。
彭水14207人完成搬迁
全面实现安置点“六通八有”
巩义胜在视频连线中介绍,彭水已全面完成建卡贫困人口3321户14207人搬迁脱贫任务。
①围绕“六个环节”精准对象。突出抓好宣传发动、群众申请、村级评议、乡镇审核、公开公示、实地验收等六个环节,把群众自愿作为工作底线,严把搬迁对象精准识别关,并综合运用大数据严格筛查搬迁对象条件,精准锁定符合政策条件的搬迁对象14207人。
②围绕“五个集中”科学选址。统筹考虑乡镇区位优势、资源禀赋等情况,聚焦集镇、旅游景区、工业园区、农业基地、农民新村5个区域进行选址,以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反复征求群众意见,严格实行专家论证,优选建成12个集中安置点,其中位于旅游景区附近的3个、特色集镇的6个、农业基地的3个。
③围绕“三三机制”统筹建设。每个安置点分别落实1名县委常委“一对一”对口包干联系指导。成功探索“三三机制”建房,即:
○ 开展搬迁对象、旧房占地、新房占地三个公示;
○ 签订搬迁实施、旧房处置、占地退出三个协议;
○ 编制拆旧建新、土地转用、总体建设三个方案。
④围绕“六通八有”完善配套。针对安置点基本公共服务需求,筹措资金1.5亿元,规划实施配套项目57个,全面实现安置点“六通八有”,即通路、电、水、电视、通讯、网络,有产业基地、活动场地、购物超市、卫生室、图书室、议事厅、垃圾收运点、菜园地,生产生活生态条件得到深度改善。
⑤围绕“一点多业”稳定增收。统筹安排财政资金2100万元,落实白酒酿造、淡水养殖、乡村旅游等12个产业基地项目。按照“公司+集体经济组织+搬迁户”模式,通过“土地入股+保底分红+优先务工”等方式,搬迁户户均每年增收5500元。
通过“乡村旅游+特色种养殖+转移就业+公益性岗位”等4种模式帮扶搬迁群众就近就地就业415人,实现每户有劳动能力搬迁户家庭至少1人就业。
现场问答精选》》》
25.2万建卡贫困人口搬迁过程中
资金是怎么筹措的?落实情况如何?
唐峰介绍,市财政局积极争取中央资金、地方政府债券额度,加大市级财政的投入;同时,拓宽渠道,对接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等政策性银行,获取长期贷款和专项建设资金。
“十三五”期间,共计筹措落实资金156.5亿元,其中:中央和市级财政资金25.2亿元、政府债券80.2亿元、银行贷款38.8亿元、国家专项建设基金12.3亿元。
在资金管理方面,先后出台了《易地扶贫搬迁中央预算内投资管理办法》《易地扶贫搬迁融资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易地扶贫搬迁结余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等制度文件,指导区县把资金管好用好,发挥出应有的绩效。
易地扶贫搬迁的任务已完成
重庆有哪些进一步的打算?
米本家介绍,下一步,重庆将围绕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的目标。
●加强“十四五”工作谋划。进一步完善后续扶持政策举措,切实将加强后续扶持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突出抓好就业帮扶。通过多种方式及时掌握搬迁劳动力人口的就业状况和就业需求,积极向有就业意愿的搬迁群众投放就业岗位。
●强化后续产业支撑。积极推进扶贫产业发展,支持搬迁群众充分利用原有承包地等山林田地资源发展经果林、中药材等特色种养产业。
●做好社区管理服务。进一步提升完善集中安置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保障水平。切实做好搬迁群众迁出地各类权益保障和安置住房不动产登记,持续落实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城乡低保、临时救助等有关政策。
确保让搬迁群众住上安全房、放心房
重庆有哪些具体措施?
黄永俊介绍,为了确保搬迁房屋质量安全,市住房城乡建委印发了《关于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的通知》,要求各区县切实加强质量安全管理,做到“四个严格”,即严格落实主体责任、严格执行工程建设程序、严格施工过程管理、严格竣工验收监督。
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质量安全大排查,对2016年以来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安置住房进行了全面排查,重点排查项目选址安全、工程质量安全等,确保质量安全管理工作落实落地。
组织设计单位编制了《重庆市易地扶贫搬迁农房建设图集》,并免费发放给群众建房参考使用,图集设计重点考虑了结构安全、采光通风等因素。
通过抽调专业技术人员或聘请有资质的第三方专业鉴定机构,对易地扶贫搬迁住房安全等级进行全面鉴定。
重庆如何保障搬迁安置区的地质安全?
韩列松介绍,市规划自然资源局组织各区县对辖区内的所有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都要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来开展建设场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对于评估认为存在安全隐患的所有安置点,要求全部按照评估报告明确的防治措施开展整治。
同时,加强分散搬迁户选址规划管理。在分散搬迁户建房选址和验收阶段分别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确保安全。
促进搬迁群众实现脱贫
重庆做了哪些工作?
王光荣介绍,近几年,市扶贫办扎实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各项工作落实,确保全市25.2万搬迁贫困群众按照现行标准都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全部达到了脱贫标准。
制定出台政策措施。市发展改革委、市扶贫办等6部门联合制定了《关于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工作的实施意见》。在此基础上,各行业部门围绕后续扶持工作的目标要求,先后出台了抓好易地扶贫搬迁产业发展、开展就业帮扶专项行动、加强搬迁安置社区管理服务等相关政策文件,推动搬迁群众稳定脱贫。
切实落实社会保障。全面落实搬迁群众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有关政策,做好社会保障政策转移接续工作。截至目前,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临时救助等已实现应保尽保、应助尽助。
分类落实工作措施。积极推进就业、产业等帮扶工作落地落实。利用迁入地的撂荒地、未承包的集体土地以及未利用地等资源,帮助搬迁户解决“菜园地”问题。引导搬迁群众把迁出地的土地、林地等资源入股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来惠及搬迁群众。同时,推动10余万搬迁群众劳动力实现就业,实现易地搬迁户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