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关于市政协五届二次会议第0689号提案的复函
渝规资函〔2019〕1426号
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关于
市政协五届二次会议第0689号提案的复函
莫裕全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村规划编制促进乡村振兴的建议》(第0689号)收悉。感谢您对我市规划和自然资源管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对村规划编制工作提出了系统和深入的建议!经与市农业农村委共同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新时代新要求,努力优化村规划审批程序
2015年,我市启动了全市村规划编制“全覆盖”工作,在各区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其中主城区村规划于2017年基本达到“全覆盖”。2017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初,党中央、国务院公布了2018年的一号文件即《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同年6月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要求做好顶层设计,注重规划先行、突出重点、分类施策、典型引路,久久为功,扎实推进,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
2019年3月,经习近平总书记批示,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相关部委《关于深入学习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报告》,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学好学透、用好用活浙江经验,扎实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早部署、早行动、早见效。
中央和市委、市政府关于乡村振兴战略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部署,对我市村规划编制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南岸区区域代表性强,综合实力较强、现实基础较好、工作保障有力,是全市的生态振兴试验示范区,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中走在全市前列,发挥着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融入试验示范全过程,推动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赋予南岸区村规划编制工作的新要求,也是以点带面,推动全市乡村振兴的试验示范意义。
据了解,我市正在抓紧开展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各区县的城镇开发边界正在研究论证,尤其是主城区的村紧邻城镇开发或拓展区域,多面临我市重大基础设施的规划布局,例如南岸区的迎龙村、武堂村、蹇家边村等村已布局重庆东站铁路枢纽,及重庆铁路东环线客、货运站等基础设施,村域用地被基础设施分零切割,村建设用地支零破碎,不能集中有效布局。
鉴于乡村振兴战略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新要求,国家部委对村规划编制正在开展顶层设计,相关指导意见尚在制订,以及全市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尚在编制等客观因素,我市村规划均面临优化深化编制的任务。若对前期主城区村规划进行审批,势必造成乡村振兴项目落地困难,需按法定程序对村规划进行重新编制、审批,导致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为解决主城区乡村振兴重点产业、重点区域、重点项目空间布局的上位规划依据问题,根据全市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的精神,按照《城乡规划法》和部委规范性文件规定,我局已以审查复函的形式审批了主城区部分条件较为成熟、符合乡村振兴战略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新要求的村规划。
二、因地制宜分类引导,提高村规划针对性
重庆地处四川盆地东部,中山、低山占全市总面积的75.9%,丘陵占17%,平原仅2.39%。重庆市不同地貌区域的地形复杂,方山丘陵、盆边山地高差起伏,综合地质灾害地貌特征及诱发气象频发程度的综合条件分析,行政村建设条件整体较差,不同地貌区域的行政村建设条件差异较大,选址约束条件较多。因此,并非所有村都适宜开展大规模同质化的集中建设,宜因地制宜,采取集中及分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乡村建设。
根据中央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全市位于规划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内的行政村不用编制村规划,其他的行政村总体分为两种类型推进完成村规划编制工作:第一种类型的村规划主要针对位于自然保护区等生态敏感区域、因地质灾害或高山生态扶贫等需要搬迁、村域用地条件苛刻,或没有农村集中居民点、产业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需求的行政村,其村规划可只编制村域现状调查分析及规划指引,对农村居民住宅、村容村貌等提出指导要求,经批准后作为乡村规划建设许可依据。第二种类型的村规划主要针对其他的行政村,应在村域现状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编制村域空间功能布局、村土地利用规划和村建设规划等村规划内容。截至目前,在各区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全市城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外行政村现状分析和规划指引类型的村规划已实“全覆盖”,其中4200个村达到土地利用和建设规划的村规划编制深度。
为深入学习浙江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中规划先行的经验,按照相关部委文件要求,今年3月,我局已印发了工作通知,指导各区县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编制实施,逐村研究村人口变化,区位条件和发展趋势,编制县域村布局规划,合理划分各村类别:将现有规模较大的中心村,确定为集聚提升类;将城市近郊以及区县城城关镇(街道)所在地村,确定为城郊融合类;将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特色景观旅游名村等特色资源丰富的村,确定为特色保护类;将位于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等地区的村,因重大项目建设需要搬迁的村,以及人口流失特别严重的村,确定为搬迁撤并类。
三、多规合一深化编制,简化村规划成果表达
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乡村振兴的部署,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今年全市村规划编制覆盖率要达到80%,2020年要全面完成村规划编制。今年3月,我局已印发了工作通知,指导各区县结合村布局规划制定村规划年度编制计划,并按计划全面推进村规划工作。
全市的村规划工作在符合部委关于乡村规划相关要求,强调规划的约束性、突出保护生态红线和基本农田、保障可发展的建设空间基础上,对村规划编制的内容和方式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创新,按照“多规合一”的思路明确了以行政村为单元,以空间布局、土地利用和乡村建设为重点内容,划定村域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建设空间三大空间,充分考虑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高标准农田和标准化现代特色效益农业产业基地建设、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等需求,合理安排农村各类用地,并提出村土地利用和村规划建设的管控要求,引导村域土地合理利用和有序建设。我市村规划编制思路得到原国土资源部和原住房城乡建设部的充分认可和高度肯定。2018年,巴南区安澜镇顶山村、石柱县中益乡华溪村、九龙坡区含谷镇寨山坪村村规划编制成果入选全国第一届乡村规划优秀案例(全国共23个)。
我局印发的工作通知中,指导各区县按照村规划“姓村不姓城”,遵循注重掌握实情,摸清家底基础;注重乡土风情,突出乡村特点;注重规划弹性,适应发展需要;加强历史文化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注重文化塑魂,传承民族特色;注重村民主导,尊重村民意愿等原则,要求各区县结合村布局规划制定村规划年度编制计划,并按计划全面推进村规划,并按“驻村编制、村民参与、图表易懂、村委能用、乡镇易管”的目标,简化村规划成果表达,将村规划简化为“三图一书”。
四、完善体制规范标准,加强各区县业务指导
近年来,我局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市委市政府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学好用好“两山论”,走深走实“两化路”,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空间,科学把握各村的差异性和发展走势分化特征,构建了全市乡村规划管理体系。
(一)基本实现规划编制、管理、信息化“全覆盖”。结合重庆市情,全市已建立起覆盖市域、主城、区县、镇乡、村五个层级,涵盖法定规划、专项规划、专业规划三种类型的空间规划体系,完成全市“多规”融合,形成全域空间资源有效管控的“多规合一”规划成果。我市“多规合一”改革试点工作,已被纳入改革开放40周年重庆答卷之一,相关成果多次在新华社、重庆日报、重庆华龙网等主流媒体登载宣传。规划管理职责已纵向延伸到乡镇、街道,形成“市、区县(自治县)、乡镇(街道)”三级规划管理体系,在全市域严格实施乡村建设规划管理,将村规划的实施管理纳入了区县的年度目标任务和实绩考核。综合运用云计算、大数据及地理信息技术,依托国土空间规划一张蓝图,建立对乡村规划编制与实施的监测体系,实现规划管控的末级传导,实现国土空间规划管理全覆盖。
(二)完善三级规划管理体制。大力推动将规划管理职责纵向落实到镇乡,形成“市、区(县)、镇(街)乡”三级规划管理体制。市编办去年专门印发了《重庆市编办关于进一步加强区县(自治县)规划管理职能完善规划管理机构的指导意见》,要求每个乡镇(街道)应设置规划建设管理环保办公室,综合承担辖区内规划、建设、市政、环保等管理职责,实现城乡一体化管理。同时,重庆市在全市域严格实施乡村建设规划许可管理,还将村规划的实施管理纳入了每年对区县的目标任务和实绩考核。
(三)加强镇乡村规划法律法规支撑。于2017年启动修订了《重庆市城乡规划条例》,制定了《关于镇乡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开展主城区外镇乡规划评估与修编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我市镇乡村规划编制要求、内容、程序等;出台《重庆市城乡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标准》;指导各区县按照符合农村实际、满足农民需求、传承历史文脉、体现地方特色等原则优化完善了《重庆市区县农房户型设计图集》,作为村建设规划、农房建设通用设计图集,并在每年度对图集实施情况进行评估;修订《重庆市集体土地上农村居民住宅规划建设管理办法》、《重庆市集体土地上非农村居民住宅建设规划管理办法》,每年底对区县优秀规划设计及实施项目进行评选和表彰。同时,结合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要求,专门制定了《重庆市乡村规划设计导则(试行)》,重点对农村建设项目选址要求、建筑设计、环境景观、道路交通、垃圾治理、厕所革命、污水治理等提出规划设计指引。
(四)完善信息化平台建设。近几年,大力推进综合市情系统、城乡规划综合数据库、交通决策支持系统等建设,今年还将继续完善统计标准、地理空间普查和地下管网普查三大系统的动态更新机制。这些信息系统全面涵盖了重庆市的基础地理、现状地表、各类规划、经济社会和城乡运营等全方位、多角度的基础信息,村规划作为其中重要的内容也纳入了相应的规划综合数据库。这些信息系统为规划研究、规划编制、规划管理等各个方面提供技术保障,也能常态化跟踪城乡运行状态,开展有针对性的规划和政策研究,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撑服务。
其中,2011年在综合市情系统下建立了全市村镇现状与规划信息数据库,并每年对数据库进行更新和完善。村镇现状与规划信息数据库主要包括重庆市域各镇街乡和村的基本概况、人口信息、经济信息、土地利用信息、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编制情况等14个大类,77个中类,142个小类的基础信息,信息量达到300万余条。数据库创新性地建立了“三个一”工程:一个数据库、一套软件支撑系统、一种共建共享机制,形成规划主管部门、镇街乡村、市地理信息中心共建共享共用的工作机制。
该数据库还先后获得中国测绘学会优秀测绘工程金奖、中国地理信息优秀工程金奖和银奖、中国城市规划协会优秀城市规划设计三等奖、重庆市优秀测绘工程奖一等奖、重庆市规划测绘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奖项,得到了住房城乡建设部村镇司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也成为住房城乡建设部此后建立的类似全国性信息系统的借鉴模板。
五、试点先行逐步推广,实施规划师下乡服务
为深入贯彻落实《重庆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分工方案》规定的全面推进“三师一家”(建筑师、规划师、工程师、艺术家)下乡工作,将规划师下乡作为“三师一家”下乡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索规划师下乡工作机制,进一步发挥下乡规划师在提升乡村规划水平、助推脱贫攻坚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等方面的积极作用,2018年6月以来,我局已启动了两批规划师乡下活动,择优选派18名规划专业技术人员进驻乡村振兴试验示范区县重点镇乡开展“点对点”的乡村规划服务,参与并指导村镇规划的编制工作,调查了解村镇规划编制和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并提出建议意见,参加相关区县乡村重要建筑设计项目审查、专业技术培训等学术类咨询交流活动,挖掘名镇名村、传统村落历史文化价值、推动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及合理适度利用,完成全市乡村振兴试验示范区县规划的相关工作等。2019年4月1日,第三批规划师选派了含驻村第一书记在内的21名专业技术人才,服务范围增加了深度贫困区县,并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就人才选派、服务模式、管理保障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化。
该项工作受到国家、市级媒体的关注,多家媒体持续报道并对部分下乡规划师代表进行了专访。国家政府网站于2018年6月23日刊登了我市规划师下乡工作简讯;新华网、新浪网、凤凰网、华龙网等网络媒体对我市规划师下乡工作开展了持续报道;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日报、重庆电视台、重庆日报、重庆交通广播电台还对部分首批下乡规划师代表进行了专访。国家政府网站去年6月23日刊登了我市规划师下乡工作简讯;新华网、新浪网、凤凰网、华龙网等媒体对规划师下乡工作开展了持续报道;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重庆电视台、重庆日报、重庆交通广播电台还对部分下乡规划师代表进行了专访。下乡规划师工作得到相关区县政府、驻点乡镇人民政府、村居两委会及群众的充分肯定。目前,部分在渝高校和社会规划设计机构对规划师下乡工作表现出了较强的参与兴趣。
下阶段工作中,我局将积极配合各相关部门和区县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学习浙江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中规划先行的经验,深入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市委市政府乡村振兴战略部署,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坚持规划先行、统筹推进,积极推进乡村规划工作,助力我市乡村振兴。
此复函已经董建国局长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填写提案办理情况征询意见表寄给市政协提案委和我局,以便进一步改进我局工作。
再次感谢您对我市规划和自然资源管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2019年5月20日
联 系 人:唐李翔
联系电话:63158301
邮政编码:401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