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区县规划自然资源局
垂直管理区规划自然资源局
您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 建议提案办理情况

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关于市政协五届 三次会议第0716号提案的复函

字体:

B

渝规资函〔2020〕1548号

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关于市政协五届

三次会议第0716号提案的复函

柴贺军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渝遂高速公路扩能项目穿越缙云山自然保护区可能引起地下水环境效应问题研究的建议》(第0716号)收悉。感谢您对市规划自然资源管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经与市林业局、市交通局共同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四山”地区研究现状

缙云山自然资源丰富,典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保存较为完好,是长江中上游不可多得的“植物基因库”,但缙云山山体薄弱,瀑布、山泉、溪涧等地表水体及地下水资源贫乏,生态系统相对脆弱,一直受到各级领导、社会各界、有关专家的高度关注。重庆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从南边青木关(既有渝遂高速从其边缘以隧道穿过其实验区)至北边嘉陵江。渝遂高速公路扩能项目为东西向射线,受控于区域路网,无法避免与缙云山交叉,穿越该保护区的实验区。路线穿越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复杂,隧道建设及其运营可能对北温泉、甘家槽槽谷区、青木关龙洞暗河地下水环境和槽谷生态环境有所影响。

我局高度重视重庆主城周边尤其是“四山”(缙云山、中梁山、铜锣山、明月山)地区隧道工程建设引发的地质灾害及地质环境问题,近年来开展了大量工作。一是2013年我局委托重庆市地勘局南江水文地质队开展了1:5万“四山”地区地质环境专项调查工作,对区内地质环境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掌握了调查区地质环境条件和隧道建设影响程度,在此基础上对地质环境问题易发程度及地下工程建设适宜性进行了初步分区,为“四山”的交通规划提供了地质依据。2014年,我局会同市发展改革委,委托市生产力发展中心、南江水文地质队,结合我市正在开展的城市地质调查,开展了1:1万“四山”交通通道地质环境调查及研究工作,通过水文地质调查、钻探、三维建模等手段,进一步细化了隧道建设适宜性分区,为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基础科学依据。二是2014年,我局会同市城乡建委制定了《地下工程地质环境保护技术规范》(DBJ50/T-189-2014),将水文地质专项调查、堵水方案等内容纳入隧道建设等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和方案设计,从选线、专项勘查、设计、施工、监测、项目验收等方面为规范“四山”地区隧道建设施工提供了参考依据。三是2019年我局依托国家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及重庆市地下水监测站网建设工程,在包括“四山”地区的主城区域实施了地下水监测体系建设,共部署新建监测站点216个。建设工程于2019年全面启动,预计于2020年底全面完成。新建地下水监测站点统一按照《地下水监测井建设规范》技术标准,实施监测井及辅助设施建设,并配装一体式自动监测仪器,实现地下水水位的实时在线监测。监测体系建成投运后,可以对区域地下水水位实施有效监测,对缙云山、中梁山、铜锣山、明月山“四山”地区包括渝遂高速公路扩能项目在内的隧道等地下工程可能引起的地下水疏降等地下水环境问题进行监控,为防止因地下水疏干导致区域地下水环境恶化提供重要支撑。四是2019年,我局在歌乐山片区实施了《重庆市歌乐山片区地面岩溶塌陷地质灾害一级监测预警项目》,该项目范围包含大学城复线隧道可能的影响范围。通过静力水准测量,光栅式垂直位移监测,水位监测,气压监测,倾斜仪监测,地面InSAR,声光报警等全方位监测手段,对该区域进行较为全面的监测管控。

二、渝遂扩能高速公路建设前期工作

渝遂高速公路扩能项目为《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中提高干线运输能力的重点项目之一,纳入重庆市交通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项目的建设能有效地补充完善国家和重庆市的高速公路网络、极大缓解渝遂高速和局部分流G75兰海高速交通压力、增加主城向西新的通道,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我局对评估单位提交的《重庆市渝遂高速公路扩能项目(北碚至铜梁段)建设场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进行了严格把关,评估报告在《渝遂高速公路扩能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缙云山隧道水文地质调查报告》《渝遂高速公路扩能改造项目缙云山隧道方案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等报告的基础上进行编制。缙云山隧道工程建设可能引起的主要地质环境问题为:地表岩溶塌陷、地表水体水源漏失、地下水疏干、隧道洞身突水突泥等问题,同时可能引发地表建筑物变形或损毁、居民生产生活缺水、土地利用功能下降、植被破坏等次生灾害问题。缙云山隧道建设地下水环境影响区总面积约11.79km2,其中特殊影响区面积约1.97km2,涉及约6户22人及对姜家龙洞暗河出口地下水水量及北温泉地热水水量的影响;严重影响区面积约2.98km2,涉及约420户1400人,10个农家乐和9个农业生态产业园,大小鱼塘约13个,耕地面积近2500亩,林地面积近2000亩;中等影响区面积约3.8km2,涉及约35户110人,林地面积6000亩;其余为一般影响区,该区域的水文地质条件影响程度较小。评估报告建议对缙云山隧道采用堵水措施和全包防水方案,并加强超前地质预报、地下水预测及地下(表)水环境监测,对可能发生较大涌水的地段进行超前注浆堵水,加固围岩、形成止水帷幕,防止对地下水环境造成破坏。

市交通局在该项目工可研究阶段对穿越缙云山自然保护区段的缙云山隧道针对水文地质影响进行了K线、B线、B1线、F线的评价比选,确定了K线方案作为项目推荐方案,并针对K线方案开展了专项水文地质勘察工作。在设计阶段结合水文地质勘察成果对该路段进行了风险评估,加强了技术措施,确保施工质量,可将对缙云山地下水环境影响降至最低。

市林业局在初步审查项目方案时,要求业主单位进一步优化施工方案,采取切实技术措施科学施工,确保地下水资源不流失,不对地表植被、生态系统稳定性造成破坏,并按规定上报国家林草局审批同意后方能施工。

目前,项目业主已经完成了初步设计,初步设计中针对缙云山隧道编制了专项地下水环境保护方案,方案中明确了对隧道采用堵水措施和全包防水方案,并加强超前地质预报、地下水预测及地下(表)水环境监测,对可能发生较大涌水的地段进行超前注浆堵水,加固围岩、形成止水帷幕,防止对地下水环境造成影响,避免诱发地质灾害。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和建议

(一)项目业主应当在项目施工图设计中严格落实地下水环境保护方案,项目施工中应严格执行,避免诱发地质灾害或者对地质环境造成破坏。项目业主应当委托专业机构开展隧道施工过程中及完工后的地质环境监测工作。监测过程中发现险情,及时采取应急处置措施,情况危急时,应立即暂停施工,并向当地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规划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报告。

(二)项目业主应当按照“谁引发、谁治理,谁损害,谁赔偿”的原则,对工程建设引发的地质灾害及时进行治理,对造成的损害及时进行赔偿,并做好受损群众安抚和稳控。

(三)我局在组织编制国土空间规划时,在重大交通通道和设施道规划选址及可行性研究、方案设计阶段,进一步加强地质环境影响论证,开展水文地质勘察、地灾评估和地下水影响评价,加强地下水环境保护,尽可能绕避岩溶发育等生态敏感区域和避免地面塌陷。

(四)我局将加大力度支持“四山”地区地下水环境问题相关研究工作,以便更好地指导“四山”地区隧道规划和建设,确保“四山”地区合理开发与保护。

此复函已经扈万泰副局长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填写提案办理情况征询意见表寄给市政协提案委和我局,以便进一步改进我局工作。

再次感谢您对我市规划和自然资源管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2020年5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