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关于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第0635号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渝规资函〔2023〕1576号
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关于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第0635号
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郑立伟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全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建议》(第0635号)收悉。经与市委宣传部、市住房城乡建委、市文化旅游委共同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收到建议,我局十分重视,对您的建议进行了认真研究。我们认为,您提出的“坚持保护第一、坚持守正创新、坚持共建共享、坚持开放交流、坚持文旅融合、坚持科技赋能”6个须高度重视的方面非常精准地分析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应该坚持的原则和方向,您提出的“摸清资源底数、完善保护规划、强化资源保护、严格拆除管理、推进活化利用、注重数字赋能、融入城乡建设、深化研究展示、强化多点支撑”9个方面的建议非常切合实际,对我们下一步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借鉴意义。
一、深入开展资源调查,不断充实保护对象
近年来历史文化遗产的内涵与外延不断扩展,我局深刻领会中央有关文件要求,着重挖掘承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价值载体,动态更新保护名录。通过志愿者扫街、开发“发现重庆老建筑”微信小程序等方式,动员全民参与,圆满完成住建部“历史文化街区划定和历史建筑确定”工作,作为全国成绩显著的6个省市之一,我局代表重庆在2020年11月住建部专项总结大会上作经验介绍。2018年至今,全市新增市级历史文化名城4个,历史文化名镇12个,历史文化名村45个,历史文化街区6个,传统风貌区7个,历史建筑520个。
市委宣传部、市文化旅游委等部门完成革命文物、石窟寺、三峡文物、长江文物、碑刻石刻等专项调查,加快推进红色标语专项调查,建立起较为系统全面的各类别文物资源数据库。开展革命文物专项调查,全面公布全市不可移动革命文物417处,公布11处革命文物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全面摸清长江流域2.2万处不可移动文物、19.6万件可移动文物资源底数。加快建设武陵山区(渝东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打造黔江濯水古镇等6个文化生态保护示范点。认定公布第六批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新增市级代表性传承人240名。
下一步,我们将启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做好第九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遴选申报。组织第七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申报,力争通过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验收,批复设立一批市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加强建国以后体现社会主义成就及革命文化的红色资源调查,开展历史地段评选标准研究,新增一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市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街区、历史地段、历史建筑等保护对象。
二、推进保护规划编制,构建空间保护格局
我局组织编制完成《重庆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21-2035年)》,落实国家级、市级保护对象的保护名录和分布图,现已形成送审稿。启动《重庆市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规划》,统筹全市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空间布局。指导区县完成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传统风貌区、历史建筑保护规划编制,实现保护规划全覆盖。在国土空间规划中落实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传统村落)、街区、传统风貌区、历史建筑、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树名木等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范围,划定包括城市紫线在内的各类历史文化保护线,明确保护控制要求。市委宣传部、市文化旅游委等部门编制完成《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建设保护规划》《重庆市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总体规划》《重庆市三峡文物保护利用专项规划》《重庆市“十四五”石窟寺保护利用专项规划》等重大专项保护规划。
下一步,我们将完成《重庆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21—2035年)》报批工作,系统构建“三层五类”遗产要素体系。完成《重庆市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规划》编制,实现保护任务和要求层层传导。指导各区县国土空间规划完成历史文化保护专篇(章)编制。启动编制《川渝石窟寺国家遗址公园建设规划》。
三、健全保护管理体系,强化资源系统保护
我局作为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办公室,完成名城委组织架构优化,组织召开名城委会议审议多项重大规划和重大事项,对统筹抓好我市保护传承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市人大颁布施行《重庆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重庆市大足石刻保护条例》《重庆市红色资源保护传承规定》。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实施《重庆市关于城乡规划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工作的通知》。市政府颁布《重庆红岩革命旧址保护区管理办法》。此外,在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城市更新项目规划用地指导意见等文件中强化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内容,研究制定让文物活起来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实施方案、历史建筑保护利用管理办法、历史建筑修缮方案设计导则、历史建筑和历史街区规划管理规程、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等相关配套政策和技术标准。我局会同市文化旅游委、市住房城乡建委2022年开展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评估工作,全面准确评估保护状况,及时发现解决问题,落实保护责任。加强日常保护,开展历史文化名镇、名城、街区、传统风貌区公共安全规划管理和风险隐患集中排查整治,对200余处历史建筑进行了巡查。指导区县完成644处历史建筑测绘建档、141处历史建筑监控设备安装试点,采用新技术开发“历史建筑监控管理平台”,实现视频实时监控,位于偏远地方重要的历史建筑免遭破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纳入2022年区县经济社会发展业绩考核指标。
下一步,我局将切实履行市名城委办公室职能,完善市名城委会议制度,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商,强化城乡规划建设与各类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工作协同。建立区县三年实施项目库,动态制定保护传承实施计划,按照《重庆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传承市级奖励资金管理办法》有关规定,今年开始对保护利用成效显著的区县进行奖补。
四、提升规划管理水平,严格拆除管理
这些年,我局通过预先保护制度和征收前的普查机制,在城市更新项目中抢救保护了一大批历史文化资源,例如重庆抗战内迁民营企业重庆水轮机厂老厂房、军事转民用企业代表的望江机器制造厂职工宿舍群、新中国最早的军事院校之一第二炮校旧址。
下一步,我局将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坚持在城市更新中禁止大拆大建、拆真建假、以假乱真,汲取五个历史文化名城被通报批评的教训,汲取广州砍树教训,进一步优化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带着群众感情开展工作,采用现场踏勘、专家咨询论证、征求部门意见、公开公示等方式充分研究后进行依法审批。
五、推进活化利用,着力塑造精品项目
我局持续推进保护修缮项目实施,磁器口、十八梯、龙门浩、山城巷、金刚碑等一批历史文化街区、传统风貌区保护修缮项目实施落地,为城市增添了人文亮点。山城巷及金汤门传统风貌区入选自然资源部城市更新优秀案例,十八梯入选《人民日报》“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图片选登”专栏。精心规划中心城区60条、1207公里的山城步道,打造绿色出行便民道、山水游憩休闲道、乡愁记忆人文道、城市体验风景道。市文化旅游委启动长江三峡(重庆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10大重点项目建设,实施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项目46个。累计实施文物保护项目127个,完成劳动人民文化宫、大田湾体育场、故宫文物南迁纪念馆等文物保护工程,红岩文化公园首期项目建成开放,“红色三岩”提升项目获评“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十佳案例”,重庆开埠遗址公园超额完成建设任务,美丰银行旧址打造为成渝金融法院。完成革命文物保护利用项目113处,实施重点石窟寺保护项目19项。“考古中国—巴蜀文明进程研究”项目取得新突破,钓鱼城范家堰南宋衙署遗址、渝中区老鼓楼衙署遗址入选“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钓鱼城遗址列入国家《“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重点申遗培育项目,完成白鹤梁题刻与埃及尼罗尺石刻联合申遗可行性论证研究。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完善两江四岸核心区整体提升工程、山城步道建设;重点指导渝中区鲁祖庙、燕子岩一飞机码头、大渡口区重钢传统风貌区、江北化肥厂历史建筑(悦来庄稼)等保护项目的实施,加强专家现场咨询指导,提高项目实施质量,打造一批人文地标。实施革命文物保护传承工程,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开工建设红岩文化公园二期项目,推进酉阳南腰界红三军革命旧址片区整体保护利用重点项目,加强城口红三十三军革命旧址片区集中保护展示。实施三峡文物保护利用工程,高标准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实施一批重点项目,推动建设长江三峡考古遗址公园。实施石窟寺保护利用工程,推进川渝石窟寺国家遗址公园建设。
六、注重数字赋能,推动“文化+大数据”建设
我局联合市文化旅游委、市住房城乡建委、市城市管理局等相关责任单位共同推进建立历史文化资源信息库,整合全市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街区、传统风貌区、历史建筑、世界遗产、文物保护单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村落、风景名胜区、历史名园、古树名木等历史文化资源的测绘调查、保护规划相关资料,实现数字化、可视化管理,服务各级部门、单位及时掌握历史文化资源各类情况,有力支撑信息库成果在全市规划自然资源政务业务管理、各级政府部门数据共享以及社会公众方面的推广和应用。我局完成“历史建筑BIM数据体系建设在风貌保护中的应用研究与探索”“基于VR技术的渝中区古城朝天门片区复原关键技术研究”等多项科研项目建设,实现历史文化资源数字化重构与互动展示;综合测绘地理信息及数字化设计技术,用精练的地理体现和动态演变重构文化资源的历史沧桑和时空流转,以互动的方式还原呈现历史建筑的岁月变迁,为充分挖掘历史建筑的应用价值提供支撑;依托国土空间CIM平台,从“山水-城镇-建筑”三个尺度梳理巴渝文脉延续的空间脉络。
下一步,我们将切实加强历史文化资源信息库与CIM平台的信息资源整合,构建二三维一体化的历史文化资源信息库,满足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对历史文化资源信息的智能化需求,为重庆市智慧城市建设提供跨部门、跨行业的二三维数据及服务支撑,助推智慧名城建设提质增效。
七、融入城乡建设,提升历史文化保护意识
在城市更新工作中落实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相关理念,我局组织编制《重庆市中心城区城市更新规划》,结合具体更新区域面临的主要矛盾和主导更新方式,将更新片区分为功能性、保障性、保护性3种类型。其中,保护性聚焦优秀历史文化传承,推动保护性更新,统合形成保护性更新片区,立足于历史文化保护,加强活化利用,加强历史文化资源与自然山水、城市功能的深度融合。
下一步,我们将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和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重要论述,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精神,传承历史文脉,处理好城市改造开发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关系,切实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在城市更新项目规划和用地管理中,要加强规划统筹引领,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公共利益优先,坚持“留改拆”并举、以保留利用提升为主。鼓励保护传承不同阶段的城市历史文化、街巷格局、空间尺度、人文环境、生活场景;支持科学合理增加配套,补齐城市短板,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增强城市活力;防止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中大拆大建、砍伐大树老树、过度房地产化倾向。
八、深化研究展示,加大宣传推广力度
市委宣传部成功举办“我们的节日”“年画重回春节”“非遗拜大年”等系列活动。深入挖掘提炼红岩精神的思想内涵和时代价值,开展南方局历史、重庆谈判历史、红岩英烈斗争历史的系统性研究,实施省部级以上课题15个,主办全国性学术会议7个,公开发表学术文章976篇,形成了《全面推进红岩精神在新时代的传承和弘扬》《“狱中八条”的历史警示和现实意义》等一系列理论成果。指导制作纪录片《殊胜大足》在央视播出。精心组织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
我局会同市委宣传部开展24期《巴山渝水记乡愁——重庆历史文化名镇、街区大型媒体寻访行动》,各媒体视频播放量超3000万次。策划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制度建立40周年活动,举办名人访谈、专题展览、历史文化进校园进社区等系列活动,编撰《山水名城•重庆》图册。我局还发挥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优势,制作出版《重庆历史地图集》《重庆革命历史文化地图集》,推出山城步道纸质地图、电子地图微信小程序,多维度弘扬我市丰厚的文化资源。
市文化旅游委依托博物馆讲好文物故事,全市博物馆备案数量达130家,区县公共博物馆覆盖率达95%。依托文物考古展示巴渝文脉独特魅力,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建成开放全国首个考古虚拟展示体验馆、考古标本陈列馆、重庆故事馆和考古书院“三馆一院”研学基地。联合央视录制播出《艺览吾“遗”—非遗文化寻访特别节目》重庆专辑,全网累计曝光量近1.5亿人次。组织70个非遗美食项目参与中国非遗美食大集视频展播,播出重庆非遗美食短视频56期。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加强对重庆历史文化名城核心价值的发掘研究和阐释,多层次、全方位、持续性挖掘重庆历史故事、文化价值、精神内涵,重点挖掘整理宣传红色故事,开展《巴山渝水记乡愁——红色资源寻访》大型媒体寻访片拍摄。加大川渝地区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互动,编制成渝古道地图,讲述成渝古道文化故事,开展成渝铁路等重点文化资源的挖掘与保护研究、“重走川渝古镇,找寻巴蜀韵味”系列宣传活动。深入实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开展市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评估,举办陶器制作技艺、龙灯彩扎技艺等研修班。开展重庆非遗馆建设前期工作。大力开展非遗传播实践,策划非遗在社区、非遗进校园、非遗与旅游融合等系列活动,组织开展“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积极争取中国原生民歌节在渝举办。
九、强化多点支撑,支持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2018年《重庆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出台以来,我局陆续指导江津、万州、合川、荣昌成功申报市级历史文化名城,建立了以重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核心、市级历史文化名城为重点的“1+N”名城保护机制。在现有保护名录的基础上,持续推进历史文化名城的申报、评定和公布工作,鼓励大足、酉阳、长寿、黔江等有条件、有意愿的区县(自治县)积极申报市级历史文化名城,支持江津、合川市级历史文化名城积极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合川区历史悠久、自然人文资源丰富,合川区有意愿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并开展了大量前期工作,体现了合川区委区政府高度的政治站位和强烈的文化自觉。对比邻省,四川有8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7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其中成都市及其下辖县级市都江堰市均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放眼全国,绝大多数省份有2座及以上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针对我市直辖体制、省域架构的特殊性,从全域保护、制度创新的角度,支持有条件有意愿的区县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对于充实完善重庆历史文化遗产体系,擦亮重庆文化名片具有积极的意义。
下一步,我局将全力配合合川区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因直辖市市辖区尚未有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先例,我局将积极对接住建部,争取打破以往行政体制方面的限制,支持意愿强烈并符合条件的直辖市市辖区申报。为提高申报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我局将认真协助合川区按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管理办法(试行)》(建科规〔2020〕6号)要求,进一步挖掘认识合川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价值,以及在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价值体系中的独特地位,加大资源普查力度,拓展保护对象,完成测绘建档挂牌工作,完善保护管理规定、健全保护管理机制,力争早日达到申报条件。
最后,感谢您对我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的关心。今后,我局将进一步加强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守护巴渝优秀传统文化。
此复函已经扈万泰局长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通过填写回执及时反馈市人大常委会人代工委。
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2023年6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