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关于市政协六届一次会议第0609号提案的复函
渝规资函〔2023〕1580号
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关于
市政协六届一次会议第0609号提案的复函
朱祎杉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优化重庆市域滨江带乡村建筑风貌保护与建设的建议》(第0609号)收悉。经与市商务委、市住房城乡建委、市农业农村委、市文化旅游委、市乡村振兴局共同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重庆市域滨江带乡村建筑风貌保护与建设,以规划引领、开展滨江文物保护和文化传承、推进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推动农村“三变改革”等为抓手,助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一、坚持规划引领,统筹乡村风貌建设
一是科学推进乡村规划建设。坚持县域规划建设一盘棋,分层分类统筹谋划全市乡村建设格局。在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以村庄为单元、以产业为主线,串点成线,形成“大美田园”“巴渝风韵”“山水乡旅”三类十三条乡村振兴示范带,构建点线面结合的乡村发展总体格局,为乡村振兴提供规划指引。在区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全面完成区县域村庄布局安排,按集聚提升、城郊融合、特色保护、搬迁撤并及其他5类对全市行政村进行分类,建立分类指引,差异化引导村庄规划建设。结合乡村发展实际,在规划实施过程中,按照缺什么补什么、需什么编什么的原则,按需完善通则式村庄规划。二是加强城乡特色风貌塑造,保护山水城传统格局,组织编制了《重庆市城乡规划建筑设计导则(2021)》。以城乡特色缺失、文化传承断层等问题为导向,从方案设计、建筑高度、公共空间、景区风貌等几方面提出规划指引,明确建筑形态应与城乡环境相适宜,不得破坏历史环境和空间尺度,滨水临山地区建筑布局应依山就势、显山露水,与山脊线、水岸线相协调,注重留设视线通廊,塑造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的立体特色风貌,彰显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独特魅力。三是2021年市规委会办公室审议通过《“千里山水城·美丽滨江带”重庆市江城江镇江村滨江地带品质提升专项规划》,规划要求江镇强化依山就势的组团式布局特征,控制滨江地带镇区规模,延续传统街巷空间肌理,塑造山水城相融、地域特征鲜明的“立体江镇”;江村因地制宜适当聚居,以“小组团、微田园、生态化、有特色”为原则,结合等高线分台灵活布局,村舍建筑应与自然环境融合,展示立体山水乡愁画卷。四是为守护重庆乡村传统风貌,传承文化根脉,指导重庆乡村风貌建筑设计,我局以重庆市46个历史文化名村为样本,分区分类分要素总结提炼传统风貌特征,从“聚落格局”“聚落空间”“建筑风貌”三个层面研究,制定了《重庆乡村传统风貌设计图则》,针对“建筑风貌”的建筑体量、建筑立面、建筑结构、细部样式、色彩材质五个方面,提供了重要的样式、规制、尺寸等详细信息,为乡村传统风貌塑造及乡村居民的农房建设实施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参考。五是深入开展“三师一家”设计下乡。2021年以来,征集储备“三师一家”设计下乡人才350余名,引导支持37个设计下乡工作室等开展设计下乡服务12380余人次,编制农房建设示范图集74套,村落规划设计示范方案45个,举办“规划师在行动”公益讲座17期。统筹开展下乡技术服务帮扶活动,为乡村文化设施建设、乡村风貌等提供服务和项目指导。
二、强化滨江带文物保护,推进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一是注重滨江带历史文化保护及挖掘。江津区白沙镇、永川区松溉镇、铜梁区安居镇、潼南区双江镇、合川区涞滩镇、石柱县西沱镇、酉阳县龚滩镇等13个江镇被评定公布为历史文化名镇,酉阳县龚滩镇红花村1个江村被评定公布为历史文化名村。我局指导相关区县编制了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其中“建筑分类保护与整治”专章中,针对名镇、名村保护范围内现状建筑风貌和建筑质量,提出了乡村建筑的具体分类及保护与整治措施。二是加强滨江带文物依法保护。完成包括滨江带文物在内的436处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划定,纳入国土空间规划管理,加强刚性约束,强化依法管理。三是加大滨江带文物保护利用力度。全年实施滨江带文物保护项目260个,其中高质量完成大田湾体育场、美丰银行旧址、广普谢氏民居等重点文物保护利用项目127个。一体推进红岩村、曾家岩、虎头岩“红色三岩”保护提升,曾家岩文化客厅完成布展并对外开放,完成红岩文化公园二期项目建设方案设计和可研报告,“红色三岩”提升项目获评“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十佳案例”。重庆开埠遗址公园超额完成建设任务和投资计划,开埠历史陈列馆预约开放。老鼓楼衙署遗址、太平门遗址、东水门城墙、卜内门洋行旧址、第十兵工厂旧址等滨江带重点文物保护展示工程有新进展。推动宝顶山摩崖造像圆觉洞综合性保护工程纳入国家文物局重点项目,持续推进中小石窟寺保护利用示范工程,完成大足石刻峰山寺摩崖造像等10余处中小石窟寺保护试点工程。四是全力推进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全力争取推动重庆纳入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点建设区建设,完成全市长江文物资源调查,全面摸清长江流域2.6万处不可移动文物、148.2万件可移动文物资源底数,制定《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建设实施方案》,编制完成《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保护建设规划》,启动长江三峡(重庆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改扩建、重庆长江古人类文化公园等重点项目建设,其中6个项目纳入国家发展改革委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点项目库。实施三峡库区出土文物修复三年行动计划,修复出土文物2400余件,万州天生城遗址、奉节白帝城遗址、忠县皇华城遗址、云阳磐石城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加快推进,长江三峡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势头强劲。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建设成效明显,实施文物保护、场馆改建、文旅开发等项目46个,其中完工19个,綦江红一军团二团指挥部旧址、酉阳南腰界红三军旧址等一批长征文物得到有效保护展示,綦江长征主题研学中心、酉阳南腰界游客服务中心、彭水红军街、黔江万涛故居陈列等项目建成开放,配合完成央视大型纪录片《长征之歌》拍摄工作。
三、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推进数字乡村建设
一是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继续开展“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有序推进有条件的建制村通双车道公路改造,建设一批农村产业路、旅游路、资源路。推动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创建。因地制宜实施区县域农村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二是强化农村防汛抗旱和供水保障。加强防汛抗旱及供水保障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抗旱水源工程体系,强化防洪水位管控。实施农村饮水安全“一改三提”行动,建设一批规模化供水工程,更新改造一批老旧供水工程和管网,有条件的地区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稳步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向农村供水保障转变。三是加快农村清洁能源体系构建。加强农村电力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电力保障水平。优化农村能源供给结构,因地制宜开发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合理布局管道天然气设施、微管网供气系统和液化石油气配送网点,提高沼气等生物质能利用效率。四是推进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健全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加快农村物流基础设施骨干网络和末端网络建设。补齐脱贫地区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短板,支持建设一批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生鲜农产品低温配送和处理中心、田头小型仓储保鲜冷链设施。五是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工程。协调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化应用发展,采用多种技术手段扩展农村信息网络基础设施覆盖,不断提升农村网络质量和服务水平。巩固拓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创建成果。发展智慧农业,推进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大数据建设,构建智慧农业气象平台。推进乡村管理服务数字化,推进农村集体经济、集体资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数字化管理。六是加强村级综合服务设施建设。推进“一站式”便民服务,建立信息化、智能化乡村综合服务管理平台,支持党务服务、基本公共服务和公共事业服务就近或线上办理。加强农村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推进公共照明设施与村内道路、公共场所一体规划建设。完善基层应急广播体系。开展农村公共服务设施无障碍建设和改造。七是推进农房质量安全提升。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和农房抗震改造,建立健全农村低收入群体住房安全保障长效机制。加强农房周边地质灾害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因地制宜推广装配式钢结构、木竹结构等安全可靠的新型建造方式,推动配置水暖厨卫等设施。加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传统民居保护与利用。八是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加快研发、推广高海拔、缺水地区卫生厕所适用技术和产品,加强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稳步提高卫生厕所普及率。统筹农村改厕和生活污水、黑臭水体治理,因地制宜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与利用。加强乡村风貌引导,接续实施“千村宜居”计划。深入推进村庄清洁行动,“五清理一活动”,有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成片整治。九是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推进“一网通办”信息服务,提升乡镇综合管理与信息服务水平。持续改善农村教育办学条件,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广泛开展面向“三农”、面向乡村振兴的职业技能培训。优化调整农村医疗卫生资源布局,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建设,推进乡村医生“乡聘村用”。完善区县、乡镇、村三级养老服务体系和阵地建设。
四、积极盘活闲置农房再利用,推进农村“三变改革”
一是联合市发展改革委、市农业农村委印发了《保障和规范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实施细则》(渝规资〔2022〕53号),支持优化布局盘活存量用地,鼓励盘活使用闲置房屋土地资源,切实保障农村产业项目用地需求,助推乡村振兴。鼓励因地制宜利用闲置住宅发展符合乡村特点的休闲农业、乡村旅游、餐饮民宿、文化体验、创意农业、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以及农产品冷链、初加工、仓储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项目。支持各区县统筹安排相关资金,用于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二是在开展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巴蜀美丽庭院示范片建设工作中,探索将闲置废弃传统建筑、民居类古建筑和闲置农房等闲置资源推向市场,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盘活利用农村闲置房屋。三是推进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是党中央部署的一项重要任务。目前,全市“三变”改革村稳步扩大到3913个,占行政村总数43%,累计入股耕地、林地、四荒地等集体土地600多万亩,盘活集体经营性资产18.8亿元,撬动社会资本18.3亿元,617万农民受益。“三变”改革村集体经济发展动力足、势头好,集体成员增收效果明显,2022年全市村集体经营性收入24.3亿元,村均经营性收入26.8万元。
五、下一步工作
下一步,我局将积极会同市级相关部门,持续做好滨江带乡村建筑风貌保护与建设。
一是做好滨江带乡村建筑风貌规划,支持市场主体打造成集餐馆、名宿及体验中心等为一体的“乡村商业服务中心”,激活滨江带乡村建筑风貌建设,改善和完善乡村现代化的生活方式。
二是持续推进滨江带文物保护工作。加快推进革命文物保护传承工程。实施红岩精神传承弘扬工程,启动红岩文化公园二期项目建设,完成红岩魂陈列馆基本陈列改陈,积极推进全市革命文物大数据库建设,公布第二批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落实《重庆市三峡文物保护利用专项规划》重点任务,按照“一园多点”模式,重点推进奉节白帝城、万州天生城、云阳磐石城、忠县皇华城、两江新区多功城保护展示工程,积极创建长江三峡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实施国家文物局重点项目大足石刻宝顶山摩崖造像圆觉洞综合性保护工程,推进大足石刻北山摩崖造像第176—180号窟段等保护项目,完成中小石窟寺保护利用设施建设(一期)工程。启动编制全市不可移动文物空间利用专项规划,加快推进老鼓楼衙署遗址公园建设,全面开放重庆开埠遗址公园,实施重庆古城墙太平门、东水门等保护展示工程,推进南岸弹子石摩崖造像保护修缮工程(二期),打造以石窟寺为主题的历史文化公园。
三是指导各区县在具备条件下全域推进“三变”改革,推进农户以劳动力、土地经营权、空闲房屋等入股,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充分利用农村集体资源条件、经营能力,探索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等多途径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力争今年70%的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性收入超过5万元。
此复函已经扈万泰局长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2023年6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