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区县规划自然资源局
垂直管理区规划自然资源局
您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 建议提案办理情况

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关于市政协六届 三次会议第1216号提案答复的函

字体:

渝规资2025527

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关于市政协

次会议第1216号提案答复的函

王兴和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提升我市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效果的建议》(第1216号)收悉感谢您对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关注。经与市财政局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202548日,市经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印发了《重庆市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改革方案(20252029年)》(以下简称《改革方案》),对您提的建议均有回应,具体情况如下。

一、关于健全体制机制

20225月,我局印发《重庆市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管理办法(试行)》(渝规资〔2022311号),建立“市级统筹、区县负责、乡镇实施”的工作推动机制按照“渠道不变、用途不改、集中投入、形成合力”的原则,引导相关资金有效聚焦重点实施区域。明确定期开展巡查和调度,每年度开展绩效评价,加强项目监管,并将项目实施情况及绩效完成情况作为市级奖补资金分配的重要依据。同时,通过制定全域整治实施方案编制指南、规划设计导则、全域整治预算定额标准等标准规范,立健全“方案编制—项目管理—成效评估”的全流程管理体系及技术标准体系。

下一步,按照《改革方案》,我市将建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统筹工作机制,总体部署、协调、监督管理全市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加强村庄规划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融合,坚持以规划引领项目实施,以“一张蓝图”引领多方参与。在开展专项规划编制、管理办法修订、实施方案审查等工作时,邀请有关部门充分参与,积极加强工作协同。同时,我局积极指导梁平区在铁门乡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数字化应用场景的基础上开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智管”,综合运用实景三维、空间数据治理、可视化技术等数字化手段,集成各部门数据资源,推动形成数据信息“一个库”、整治过程“一本账”、综合场景“一套标准”,争取实现“一地创新,全市共享”

二、关于整合内外资源

2019年自然资源部启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以来,我市持续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积极申报实施12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国家试点项目,主动谋划实施了24个市级项目。

在项目和资金融合方面,除了整合我局涉及的土地整理、矿山生态修复、地灾治理等资金项目以外,还积极整合农业农村、水利、交通、生态环境、住房城乡建设、林业、文化旅游等相关部门资金项目在项目区形成合力,提升综合效益。

在项目和产业融合方面,我局积极指导各区县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全流程中加强产业导入:一是在谋划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时,重点选择产业基础良好、产业发展需求强烈的区域作为整治区域;二是在编制实施方案时,与乡村振兴规划等各类产业发展规划充分衔接,提前招引经营主体介入,将产业发展目标及项目纳入实施方案中;三是在项目实施中,通过腾退低效建设用地、集体经济组织收储盘活闲置宅基地和工矿用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土地流转、企业入股联营等方式促进乡村旅游、观光农业等产业发展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实现农民家门口就业,助推乡村振兴。

在项目和平台融合方面,以梁平区铁门乡为试点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全生命周期数字化应用场景已建成,目前我局正指导梁平区基于此应用场景开发可应用于全市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智管”应用。建成后,除了服务于项目全流程监管,还将通过发布政策信息、项目资源、招商引资等信息,方便市场主体了解掌握资源和政策、村集体和群众参与监督,为经营主体和项目搭建起信息化桥梁

三、关于完善投融资措施

一是加强财政资金保障。20216月,市财政局会同我局出台了《重庆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重点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渝财建〔2021100号),明确采取奖补形式支持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等项目建设。截至目前,已对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下达1.9亿元市级奖补资金。

二是鼓励社会资本参与。20234月,市政府办公厅出台《重庆市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实施方案》,对参与集中连片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并达到预期目标的社会投资主体,允许依法依规取得一定份额的建设用地使用权,用于文化旅游、康养、体育、设施农业等生态产业开发。同时,我局积极指导区县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如涪陵大顺项目引入太极集团发展林下中药材产业、渝北茨竹项目引入“野兽花园”品牌助力一二三产业融合,有效促进资金投入多元化。

三是加强与政策性金融机构合作。20248月,我局先后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重庆市分行签订合作协议,与国家开发银行重庆市分行签订合作备忘录,鼓励区县向银行申请政策性金融资金参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实施。目前,长寿石堰项目已获得首笔贷款资金1000万元,梁平区、潼南区、黔江区、江津区均已和农发行达成合作意向,授信总金额约16亿元。

下一步,我局将积极指导各区县多渠道争取资金,构建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同时,根据《改革方案》,我市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将建立“储备库”要素流动机制,建立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库、补充耕地储备库、建设用地指标储备库并允许各项指标跨区县统筹调剂有偿使用,促进城乡空间要素流动和盘活。

四、关于加强生态补偿

2021,按照自然资源部的统一部署,我局作为西部唯一的规划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省份因地制宜、有重点地探索推动规划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总结典型案例,几年来相继形成了生态修复促进价值外溢(铜锣山矿山修复)、生态指标交易(拓展地票生态功能)等价值实现路径。

去年,市发展改革委筹划开展我市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并选定北碚区、合川区、武隆区、梁平区、酉阳县为首批试点区县,我局配合市发展改革委对上述试点区县的试点实施方案进行了审查,并提出了修改意见。下一步,将指导试点区县配合做好该项工作涉及的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国土空间规划、生态修复等工作,赋能价值实现。

五、关于重视长效管理

我局坚持将长效管理作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重中之重,通过完善乡村农业基础设施、提升乡村公共服务质量,撬动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后期运营与维护,力争让项目实现可持续发展。几年来,我市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新增机械化耕作面积2.3万亩、建成配套农田生产道路220千米盘活闲置宅基地和工矿用地建设民宿、村民活动室等40处,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创造条件增强社会资本投入积极性。如涪陵大顺项目实施后,先后引进太极集团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产业,林下中药材每年度平均产值3亿元,有效发挥项目长久效益。

下一步,我局将指导区县用好用足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有关政策,打好政策“组合拳”,招引社会资本深度参与项目策划、项目实施、项目运营等各环节,发挥好项目的平台作用。

此复函已经扈万泰局长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202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