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关于市政协六届三次会议第1223号提案答复的函
邓立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开展重庆城市美学研究及实施对策的建议》(第1223号)收悉,经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城市美学研究既是城市发展的战略需求,也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必然选择,更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城市美学是以城市美和城市审美关系为研究对象,以城市色彩之美、建筑之美、秩序之美、生态之美、人文之美等为研究范围的综合性课题。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美学在城乡发展中的引领作用,要求坚持整体谋划、防止碎片化,将山水、建筑、滩涂和灯光一体打造,结合自然山水特色,对建筑外立面色彩、建筑天际线与自然环境进行整体性详细设计,形成具有文化气质、整体协调、明快清新且富于现代和传统相结合的大美风貌,更好彰显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的独特魅力。
在城市美学研究与规划方面,我局开展了系列工作。一是依托重庆市规划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在现有体制框架下,成立了“城市美学和建筑艺术专业委员会”,充分发挥我市行业专家以及高等院校在专业领域、学科教育、文化艺术资源方面的优势,为城市规划建设提供艺术指导。二是出台了《重庆市城乡规划建筑设计导则》,要求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对建筑规划设计、城市空间形态、城市街道以及市政交通设施等公共空间的品质塑造,提出了具体规划指引。三是制定了《重庆市城市色彩规划方案》。总结提炼出“明快亮丽、大气峻美”的重庆色彩总体风格定位,归纳出“洪崖黄、黄葛褐、浩月白、烟雨灰”等四个色彩基因,明确了“淡雅的黄色系”城市主色调。规划成果已纳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四是编制了《重庆市城乡风貌整体大美规划》,对城乡风貌本底进行了分类梳理和特色识别,建立了美丽重庆风貌体系,查找了存在问题,围绕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目标,研究提出具体规划措施。同时,积极学习浙江省经验做法,结合重庆实际开展美丽重庆城乡风貌优化工作,按照美丽都市、美丽新城、美丽镇街、美丽乡村4大风貌类型,充分发挥各区县(自治县)积极性,对岸线治理、城市更新、乡村振兴等拟开展和正在开展的项目进行优化,提升建设风貌品质。五是提出了两江四岸整体规划和城市设计方案,方案以两江四岸为城市空间主轴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和品质提升,系统重塑山城江城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风貌。聚焦整体天际轮廓、城市色彩、建筑外观、堤岸和江滩、公共空间、重要交通、文化和旅游等7大要素,形成22个专题的系统规划内容。现正加快实施两江四岸整体提升,精心打造两江四岸核心区“金角”“银边”,不断强化滨江历史文化资源活化利用。
在历史保护与艺术赋能方面,一是组织编制了《重庆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21—2035年)》,建立了分类科学、保护有力、管理有效的重庆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做到空间全覆盖、要素全囊括,确保市域各时期重要城乡历史文化遗产得到系统性保护,建设“山水、人文、城市”三位一体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二是自2021年起开展了社区规划师工作,以“场景营城”和“规划师在行动”为品牌,按照“艺术融入社区场景”、“展览与营造相结合”、“策展人策展+社区居民共创”等方式,组织社区规划师策划开展重庆市社区规划艺术节系列活动,这些活动将公共艺术与公共空间相结合,在提升社区环境的同时,传承社区文脉,传递城市温度,强化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结和交流,践行共建共治共享理念,为社区居民创造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三是将文化艺术与历史空间融为一体,在历史文化街区、传统风貌区、历史地段和历史建筑等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修缮,以及城市更新改造工作中,以小规模、渐进式和绣花式等改造方式,充分植入历史文化和艺术元素,提升人文内涵和空间品质。其中,山城巷被自然资源部评为国土空间规划优秀城市更新案例,马鞍山“堂里”项目一期、鲁祖庙传统风貌区、十八梯厚慈街95号历史建筑、北碚金刚碑历史文化街区等项目已成为市民和游客打卡新地标。四是持续丰富城市艺术活动,指导全市公共美术馆、博物馆策划开展了“画笔下的重庆志”“壮丽三峡”“巴蜀汉代雕塑艺术”等200余个重庆特色主题艺术展览。同时,结合社区主体打造演艺新场景,全市演艺新空间增至45家,推出杂技秀《极限快乐2》、大型红色舞台剧《重庆·1949》、重庆本土戏剧《扯馆儿》等驻场旅游演出、脱口秀演出。融合李子坝单轨穿楼、三层马路、贰厂文创公园等“山城立体交通网红”等旅游消费聚集区,形成以艺术展示、文化传播、文化娱乐、文创产品展销等业态多元、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夜间经济发展格局。
在城市风貌整治与功能优化方面,一是实施了中心城区城市品质提升专项行动,针对两江四岸核心区、16条重要城市干道及窗口区域、网红景点、城市结合部为重点,聚焦环境卫生整治、设施容貌优化、绿化品质提升、城市秩序规范等领域,系统梳理出90余项重点项目清单,全面建立问题台账,着力解决城市风貌不协调、品质不佳等突出问题,有效推进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整体协同。二是深化了城市小微公共空间治理体系,2024年我市城市小微公共空间整治提升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全市新增小微停车场停车泊位2万余个,整治人行道95万平方米,打造精品桥下空间60个,实施街头绿地体制项目100个(面积100万平方米),山城绿道项目41个(长度100公里),新增口袋公园100个,消除城市照明盲区500余处,设置“惠民巧匠坊”“潮汐摊区”200余处,创建垃圾分类先锋10个,培育垃圾分类先锋典型案例25个。编制中心城区户外广告总体规划和各区县(自治县)户外广告设置详细规划,建立分级管理导则,规范广告招牌造型、色调等要素设置标准,提升招牌设置美学水平。
下阶段,我局将做好规划统筹引领,持续完善重庆城市美学研究工作,协同相关市级部门将城市美学理念融入到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各个工作环节中,指导各区县(自治县)做好城市美学相关工作措施的实施。同时,通过多种渠道吸纳公众意见,坚持文化保护与艺术赋能,积极推动城市形象提升、城市文脉延续以及城乡风貌整体大美塑造。
此复函已经扈万泰局长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2025年4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