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区县规划自然资源局
垂直管理区规划自然资源局
您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 建议提案办理情况

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关于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第0263号代表建议 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字体:

石明香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历史文化名镇保护利用和发展的建议》(第0263号)收悉。经与市住房城乡建委、市文化旅游委、市农业农村委、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等协办单位共同研究办理,“整合各方资源,充分发挥保护规划的效益”、“统筹和拓宽经费投入”事项已采纳;“创新管理模式”事项因涉及上级国家机关职权,向上级国家机关反映。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历史文化名镇是重庆历史文化保护体系中的重要资源之一。截至目前,我市共有55个历史文化名镇(其中23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32个市级历史文化名镇)。近年来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逐步加大保护力度,但是仍然存在保护修缮不、保护经费短缺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为更好地在城乡规划建设中系统保护、利用、传承好我们的历史文化遗产,延续历史文脉,推动城乡规划建设高质量发展。我们正着手开展系列工作。

一、坚持规划统筹引领

一是20246月《重庆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212035年)》成果通过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的技术审查,10月获市政府批复,在《重庆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及各区县国土空间总体(分区)规划中,落实各级各类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线。二是严格落实《自然资源部国家文物局关于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实施中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的指导意见》,对可能存在历史文化遗存的土地,实行“先考古、后出让”制度。在土地出让前,根据出让宗地实际情况开展考古调查勘探发掘等评估,以及文物、历史建筑保护对象、古树名木等现状普查。三是在办理规划审批手续时,依据保护规划,严格保护和管控历史文化遗存本体及其相关的空间环境,并注重周边新建建筑在建筑体量、高度、色彩、布局等方面与传统风貌区、保护建筑的协调。四是将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风貌街区等保护与利用入全“十四五”规划,进一步挖掘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资源为推进历史文化名镇保护利用和发展提供规划支撑。

二、开展全市历史文化名镇专项评估整改

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全面评估历史文化名镇保护状况,一是市规划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听取了《我市历史文化名镇保护利用现状和下一步工作思路》的汇报,会议强调切实加强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修缮。我局完成全市55个历史文化名镇专项评估检查工作,实地检查17个区县,包括奉节县兴隆镇在内的24个名镇,建立问题清单台账,指导相关区县有计划整改。为防止拆真建假,我局规范全市文旅古镇用地和规划管理,梳理出需规范用地项目7个、闲置用地项目8个,均已制定整改措施与计划。印发禁止新建续建项目使用古镇等类似名称的通知,规范文旅项目名称。

三、推进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修缮项目取得成效

一是坚持规划引领,指导北碚区偏岩历史文化名镇采用绣花”“织补等微改造方式,修缮房屋80栋约2万平方米,完成给排水、强弱电、燃气等管网改造和人居环境整治。引入商户61家,新增就业岗位1100余个,扶持居民创业65人,2024年上半年,名镇周边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超620万元,同比增长460%。偏岩历史文化名镇修缮的改革经验入选重庆市《2024年基层改革典型案例(第二批)》。二是指导涪陵区对青羊镇历史文化名镇开展保护修缮,包含陈万宝庄园正厅、四合头庄园,累计修缮建筑2365米,投入资金约346万元。自陈万宝庄园试运营以来,已接待游客1.97万人次,项目完成后,拍摄了《走向大西南》《沉迷时刻》《诗行长江》等影视剧,建成涪陵区美协写生创作基地。三是指导秀山县洪安历史文化名镇按修旧如故的原则,制定了风貌提升与改造方案,对洪安老街镇政府及九龙片区房屋建筑208进行传统风貌修缮,房屋总建筑面积约8万平方米;修建洪安镇边城会客厅,总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引入市场主体1680家,2024年新增农家乐、餐馆、民宿酒店205家,2024年国庆期间,洪安古镇接待游客35.11万人次。四是指导巫溪县宁厂镇编制了大宁盐场遗址保护修缮方案,并启动宁厂镇供销社、盐工俱乐部、秦氏民居的保护修缮工作。累计实施2530平方米保护修缮工程,投入资金约607万元。在盐工俱乐部举办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大家唱群众歌咏活动。五是指导永川区板桥历史文化名镇开展排危加固与保护工作。板桥老街恢复板桥风雨廊檐1000米、排危修缮传统民居42处、打造历史文化遗存景观节点3处。优化基础服务设施,开展2000平方米老旧外立面改造、建成停车场5000平方米、增设车位197个。举办我们的节日·端午活动,每年参与群众超过5000人,该活动获CCTV4央视国际频道同步直播,经验做法被新华社、腾讯新闻等知名媒体报道。六是指导万州区柱山乡、綦江区东溪镇等两项入选第一届全国古村古镇保护利用十佳案例。七是整合各类资金实施名镇文物保护修缮、安全防护、陈列展示等项目197个,投入资金64314万元,多处重点文物实现对外开放,成为历史文化名镇重要参观游览场所。八是运用奖励激励机制,激励区县共投入1.44亿元开展保护修缮工作,给予涪陵区等8个区县奖补资金400万元。

下一步,针对代表所提出的问题。一是依据《重庆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重庆市国土空间专项规划管理办法(试行)》等法规和文件要求,会同市文化旅游委等部门指导区县编制历史文化资源(含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传统风貌区和历史建筑等)保护和利用专项规划,引导我市历史文化名镇统一管理。二是指导各区县多渠道、多层级、跨部门争取与整合历史文化名镇保护相关财政资金,用好用活财政资金,注重财政资金使用绩效。鼓励社会资本投入,以政府投资带动社会资本投入,深挖历史文化名镇经济价值,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三是进一步推动十四五专项规划中涉及历史文化名镇保护利用和发展的目标任务落地落实,结合有关区域的资源禀赋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指导区县科学确定历史文化名镇保护利用和发展的思路、路径和措施。

四、奉节县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情况

针对代表建议中所述的奉节县相关问题,我们经实地调研和多次交流沟通,较全面地掌握了奉节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情况。一是完成保护规划编制。目前奉节针对2个市级历史文化名镇,已完成规划期限为2035年的兴隆镇、竹园镇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修编),获市政府批准。修编的保护规划对名镇的保护范围、分级管控要求、保护修缮整治、建筑体量、风貌管控、旅游展示等方面进行了进一步优化。二是开展保护修缮工作。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完成了约300米竹园老街的整体改造,包括房屋改造、道路铺装、给排水等。完成了兴隆老街的青石街道铺装、给排水管网建设、部分外立面改造店招店牌规范,保护了老街的街巷机理。三是筹集资金合理使用。财政逐年安排一定的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专项资金,对涉及历史文化名镇的项目进行优先安排和重点倾斜,对濒临垮塌损毁的建筑进行抢救性修缮。同时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探索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引入社会资本,创新市场共享运营机制,多渠道助力历史文化名镇保护。

下一步,奉节县一是开展兴隆老街的整治。采取“小规模、渐进式、可持续”的微改造方式,分步实施,督促兴隆镇拆除兴隆老街屋顶彩钢棚,规范店招店牌,同时根据资金情况,逐步实施外立面微改造。二是开展竹园老街的整治。与市级部门对接,争取资金,由县政府牵头,整合各部门资金,打捆用于竹园老街修缮加固,避免资金分散,无从发力。三是与原住居民积极协调。鼓励其按照保护规划要求进行修缮加固,政府给予适度补贴。

此答复函已经扈万泰局长审签。对以上答复有什么意见,请及时通过人大代表全渝通应用代表议案建议场景进行评价。

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202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