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利于完善重庆产业用地结构,培育新型产业,并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目前工业用地主要依据《国土空间调查、规划、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类指南(试行)》,按照产业项目对居住和公共环境的干扰、污染和安全影响程度,分为一类工业用地、二类工业用地、三类工业用地进行保障。但随着近年来重庆大力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大数据智能化领域的新型产业快速增长,制造业领域企业对项目生产、研发、设计、技术转移、科技孵化、测试、小试、中试、勘察、检验检测等用房和用地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按照过去的管理办法,科技创新、技术转化等项目一般都在研发类用地布局,如此一来,企业布局“四处开花”,容易造成生产、研发、后勤等环节彼此“脱节”,对园区来说用地也不够集约高效。因此,重庆在工业产业用地分类基础上,新增了M0用地,在产业用地分类、经济指标和管控要求等方面,更能适应当下新型产业项目产业功能需求。创新型企业将会成为最大的受益者。新型产业用地(M0)出让底价相对较低,且支持复合功能布局,在布局有此类用地的工业园,企业入园就能迅速配套产业用房和辅助用房,降低建设和运营成本,对中小型创新企业发展将起到支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