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区县规划自然资源局
垂直管理区规划自然资源局
您的位置: 首页> 部门动态

我为群众办实事丨市规划自然资源局进校园开展自然科普和地灾防治宣传

日期: 2021-04-23
字体:

为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扎实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4月22日,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利用第52个世界地球日来临之际,组织地质专家走进重庆市第八中学校,以“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进行自然科普和地灾防治宣传。实物、实景+自然资源保护实际工作的宣讲,既增强了广大师生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和科学开发利用的知识,也生动宣传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传播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化石走进校园  展示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初二九班的陈冰研被展出的一件件化石惊艳到了!前两天她刚学习了课文《时间的脚印》,里面讲了岩石。“我今天就在现场看到了三叶虫的化石,学到的知识真正亲眼看到了,太神奇了。”她说到。

活动现场展示了锶矿、孔雀石、水晶、远古鱼化石等上百种矿产品及动物化石,还有宝石鉴定师现场展示如何在显微镜下鉴定合成宝石和天然宝石。

“就像这种锶矿大家平时很少能见到,但在重庆,都属于优势矿产,在全国储量排名中都很靠前。”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一所副总工程师张瑞刚介绍着这些宝贝。本次在校园展出的矿石及化石来自全国各地,其中锶矿、锰矿、岩盐等就属于重庆的代表性矿石矿物。带着这些石头进校园,可以增加学生们对地理、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兴趣,从了解、学习开始,增强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

VR体验地灾  提升减灾避险意识  

在活动现场,地质灾害VR体验区吸引了不少同学前来排队。通过VR技术,模拟展示地质灾害发生时的场景,让体验的同学们感受到了地质灾害的危害性,同时也学到了不少课堂上难以学到的防灾小常识。

地质灾害包括哪些?征兆是什么?遇到时该怎么避险?等等。同学们一边体验,一边从现场的地质专家那里获得了答案。

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的重庆,属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域,特别是每年汛期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易发频发,直接威胁长江航道安全,防治任务艰巨。

据悉,近年来,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强化“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部署进一步强化驻守地质队员、区县技术管理员、片区负责人、群测群防员“四重”网格化监测预警体系,专群结合,有力保障受地灾威胁区域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其中,在灾前预防方面,持续加大防汛减灾、安全避险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力度,特别是要求每处地质灾害隐患点至少开展1次应急避险演练,收到了良好效果,群众防灾避险意识和自救互救普遍得到提升。

生态保护修复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在展板前,昔日满目“伤疤”的矿山和生态修复后的绿色公园形成了鲜明对比,让同学们直观的感受了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也让同学们认识到生态保护修复的重要意义。

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市规划自然资源局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深入实施国家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推进长江干流及其主要支流10公里范围内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形成了广阳岛、缙云山、铜锣山、跳蹬河等一批靓丽生态名片,直接惠及市民群众。

“今后我们还将持续送科普进校园、进社区。”市规划自然资源局科技信息化处副处长龙奎表示,自然资源科普有助于让广大市民更加了解重庆的资源特色,增长知识,强化节能环保意识,从而共同推进社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本次活动由市规划自然资源局主办,重庆市第八中学协办,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宣教中心、市地勘局208地质队共同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