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目标、深谋实干、久久为功 全市规划自然资源系统热议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和视察重庆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
近日,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召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专题学习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和在重庆考察时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深学细悟、对标看齐,切实增强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连日来,全市规划自然资源系统党员干部职工迅速掀起认真学习、深入领会、思考落实的浓厚氛围。大家纷纷表示,将以学深悟透的实际行动、务实工作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1
地质勘查管理处党支部书记、处长李少荣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调研重庆市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时,我有幸在现场聆听了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这让我倍感振奋、倍增动力。我们将紧紧围绕总书记“全面推进韧性城市建设,有效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强化多跨协同闭环管控,强化数字赋能,深化危岩地灾风险管控应用建设,着力构建全市危岩地灾风险“一张图”,优化完善全市危岩地灾风险预警和管控体系,把数字化融入危岩地灾防治全过程、各方面。完善以小流域为单元的风险预警和管控,扎实打好三峡库区危岩地灾防治攻坚战、持久战,稳妥有序分类推进综合治理,积极谱写防范地质灾害风险新篇,为现代化新重庆建设守护好地质安全底线,为积极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路子创新实践。
2
耕地保护监督处党支部书记、处长王颖表示,习近平总书记来重庆视察意义非凡、催人奋进,我们将始终牢记“国之大者”,坚决扛稳耕地保护政治责任,牢牢守住耕地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数质并重增加耕地总量,多措并举防止耕地流出,稳妥有序实施耕地恢复补足,落实落细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政策,扎实推进耕地占补平衡改革落地见效,严格执法查处违法违规问题,强化数字赋能促进部门共治,建立健全耕地保护奖惩激励机制,为端牢中国饭碗,建设现代化新重庆贡献力量。
3
总体规划处党支部书记、处长胡光耀谈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时强调“要积极推进以县(区)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重庆是我国辖区面积最大的城市,区域差异明显,发展各具特色,构建协调联动的城镇体系至关重要。在全市及各区县国土空间规划持续优化中,总体规划处将顺应产业和人口向优势区域集中的客观规律,发挥大城市对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的牵引带动作用,构建中心城区引领、区域中心城市带动、区县城支撑、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联动的城镇结构,形成分工合理、功能互补、良性互动的城镇化整体布局。
4
沙坪坝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沈艳丽表示,将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坚定不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持续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坚持数字重庆建设和重点领域改革“双轮驱动”,学好用好“千万工程”经验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强化资源要素保障,统筹发展和安全,为更好服务“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重大战略作出更大贡献。
5
九龙坡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黎万山表示,九龙坡区作为重庆中心城区西扩的“主阵地”和科学城的“主战场”,将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为遵循,紧扣“奋力打造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内陆开放综合枢纽”新定位,进一步挖掘九龙坡区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长江经济带和全市发展大局中的特色,推动规划统筹引领、土地资产盘活、资源保护利用、治理能力提升、国土安全稳定“五项重点工作”,以实干实绩确保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在九龙坡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6
南川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黄美均表示,作为基层服务保障部门,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紧扣企业和群众需求,把为企业和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作为全局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好用地审批“一码办”,实现“成交即拿证”“交地即交证”,推进不动产登记南川服务品牌,以更大力度、更强担当、更实举措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做好用地要素保障、推进“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突破。
7
市规划自然资源信息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张治清表示,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后,我们备受鼓舞、倍增信心,将按照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聚焦人民对现代化城市治理的需求,以数字赋能整体智治,打造更具辨识度、更有温度的惠民数字化工具,通过国土空间数字化治理,加强数字化变革多跨协同,优化提升自然资源要素配置效率。
8
市自然资源安全调度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余淮江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视察时指出,“首要的是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做好预案、精准管控、快速反应,有效处置各类事态,确保城市安全有序运行。”我们将认真抓好落实,进一步增强风险意识,树牢底线思维,强化数字赋能、协同联动,落实落细应急值守、预警预报、会商研判、调度指挥、信息报送、监督检查等各项制度,努力以工作的确定性应对风险的不确定性,用实干实绩把地质灾害风险控制在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