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区县规划自然资源局
垂直管理区规划自然资源局
您的位置: 首页> 媒体关注

中国自然资源报7月29日:守一方山川 保一方平安 ——重庆市以“四重”网格化体系防治地灾纪略

日期: 2019-07-29
字体:
  7月23日8时,重庆市渝中区两路口街道王家坡39号不稳定斜坡发生滑坡灾情,滑塌体冲击进入下方居民房屋内。由于网格员预警及时、处置得当,36户68名受威胁群众安全撤离,未造成人员伤亡。

  对这起滑坡灾情的成功监测预警,是重庆市应用“四重”网格化地灾防治体系的成果之一。连日来,重庆市大部分地区受到持续性强降雨天气影响,地灾防治形势严峻。依托“四重”网格防治体系,重庆市认真做好巡查排查、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等工作,为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

  群专结合的四重网格化体系

  “看到滑坡现场,我们心有余悸,但更多的是庆幸。”重庆市涪陵区江北街道李寺村的村民们感叹道。6月21日,由于该村群测群防员、村民小组组长赵正武的提前预警,成功挽救了村里9户25人的生命。

  “类似这样成功预警的案例,今年汛期已有好几次。”重庆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安全应急调度中心负责人介绍,7月9日16时,由于群测群防员和驻守地质队员应急处置迅速,永川区陈食街道朱龙花村1户5人在危岩崩塌前安全撤离,未造成人员伤亡。同一天,南川区神童镇车阳村柏树湾滑坡发生变形险情,受威胁9户41人在“四重”网格员组织下安全撤离。

  进入汛期以来,重庆市已提前安排部署1.6万名网格员驻守在地质灾害防治一线,“网格化”做好雨前排查、雨中巡查和雨后核查工作,实现对已知隐患点的全覆盖监测预警,对新生突发灾情的快速反应。

  近年来,重庆市已形成群专结合的“四重”网格化防灾体系,各层网格员既相互配合又分工明确,守护着一方平安。第一重网格是各区县251名地环站工作人员,负责本区县的地灾防治工作;第二重网格是470名专业地质队员,每名地质队员平均指导2~3个乡镇(街道)的地灾防治工作。第三重网格则主要以乡镇(街道)为单元,每个乡镇(街道)分管领导担任片区负责人,目前已落实1059名片区负责人。第四重网格根据地灾隐患点分布情况,安排责任心强、直接受地灾隐患威胁的群众或村社干部担任群测群防员,共1.4万名。四重网格自上而下、层层覆盖,对已排查出的地灾隐患点进行日常和应急防治,确保基层地灾防治无死角。

  智能化装备提升监测预警效率

  陈良斌是驻守在南岸区的一名地质队员,他每天上班第一件事,便是通过手机查看当地的降雨情况,并通过监测系统,了解当地最新的风险走向。

  陈良斌在手机上查看的,是重庆局自主开发的安全调度APP,目前,已向“四重”网格员全面推广运用。该APP具有信息查询发布、日常管理上报、预警预报等功能,实现了市区两级“四重”网格化管理的上下联动。

  在地灾巡查现场,一线工作人员可利用APP随时查看所管辖区域的地质灾害隐患点、降雨预报、实况降雨以及地灾风险预警等地理空间数据,可以现场上报巡查日志、工作日志、突发灾险情等情况,保障一线工作人员在现场巡查时“有图可用”、便捷化信息处理。在市区两级的调度指挥中心,工作人员可以利用安全调度APP实现全市地灾防治工作信息的“一张图”展示和分析,实时查看网格员的巡查定位情况,实时调取和分析上报的动态信息;结合气象预报和地灾风险信息,管理人员可对指定区域的“四重”网格员和派驻专家进行精准预警和定点调度,确保将防治职责和任务逐一落实。

  “在进一步夯实群测群防基础的同时,我们还充分发挥专业力量、专业知识在调查评价、监测预警、工程治理、应急处置上的作用。”重庆局相关负责人说。

  今年汛前,重庆市将地质队员进行科学合理分配,特别是向地质条件复杂、隐患点多的乡镇街道倾斜,为地灾防治提供专业化技术支撑。

  目前,重庆市正积极利用新型对地观测技术(In-SAR),通过实施面域扫描,提前识别隐患,最大限度减少新生突发地灾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经济损失,更好发挥风险评估“防”的作用。今年,重庆市重点部署启动16个区县的地灾详细调查、10个区县的地灾精细化调查,36个重点城集镇地灾调勘查和200余处重大隐患点的控制性勘查工作。

  “我们正在加快推动地灾智能化监测预警信息系统建设,整合现有群测群防、专业监测、工程治理、预警与调度指挥等多个平台,实现一套系统对地灾全发育周期管理,进一步提升群测群防技术水平和监测预警能力。”重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层层压实防灾责任

  “主汛期以来,面对持续不断的降雨天气,我们把防范措施提高一级,工作责任下沉一级,把地灾隐患排查、监测、预警落实到一线、落实到人,层层压实‘四重’网格化防灾责任。”重庆局负责人说。

  一方面,重庆局要求落实“三查”制度,严格开展雨前排查、雨中巡查和雨后核查,督促网格员汛期每周开展巡查排查不低于2次,降雨期间每天加密巡查排查频率。特别是在强降雨期间,各区县党政主要领导带队深入现场督查检查防治工作,确保巡查排查、监测预警、会商调度、综合防治、能力建设等各项工作落实落细,最大限度减少因地灾造成人员伤亡。

  另一方面,重庆局提出要加强雨前雨中科学调度。市区两级规划自然资源部门加强与气象部门信息同步共享,实现实况降雨数据的专线联通,确保雨量信息及时有效传送。同时,做好预警会商研判,准确识别超过降雨阈值区域及其分布的隐患点,提前发布预警信息和组织做好巡查排查、监测预警、专家调派等工作。

  此外,重庆局明确,当收到未来2小时内的预警信息后,相关区县规划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应及时将预警信息传达到乡镇街道和“四重”网格员,组织乡镇街道和群测群防员,以及群众开展雨前巡查排查工作;当过去3小时降雨量达到暴雨及以上时,相关区县规划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应将防范措施提升一级,科学调度驻守工作力量和“四重”网格员及时赶赴重点防范区加密雨中巡查。同时,密切关注长时间持续降雨引发地灾的风险,对3天以上过程性降雨累计达到100毫米以上的区域,加密巡查,重点防范已知隐患点、地灾易发区内在建工程新切坡、农村房前屋后高陡边坡等区域的地灾风险,发现险情,第一时间组织威胁区群众紧急撤离避险并妥善安置,做到应撤尽撤,确保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