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然资源报8月20日头版:激活扶贫“造血”功能——重庆打造“巴渝民宿”品牌助力脱贫攻坚
编者按 作为重庆市助力脱贫攻坚的创新载体,巴渝民宿探索形成的“公司+农户”的联营模式,激活了乡村土地、房屋等资源要素,激发了农户投入乡村振兴的热情,帮助更多的贫困户找到了致富的路子,从而实现稳定增收、长远脱贫。
实习记者 陈立德 通 讯 员 郑 妮 毛艳艳
“这些天忙得很哟!”近日,重庆市酉阳县楠木湾巴渝民宿主人代翠花向记者说道。她家的5间民宿全部客满,一家人齐上阵,又是整理房间,又是准备菜肴,忙得不亦乐乎。炎热夏季,是代翠花这样的巴渝民宿主人最忙碌、最高兴的时候,乡间民宿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度假、避暑。
除了酉阳县楠木湾,记者还走访了彭水皇帝峡、城口亢谷,所到之处,巴渝民宿生意都是一样的好。据了解,像这样的民宿,在重庆目前已投入运营的有6处,大多位于贫困区县,经营者多为贫困户,但经过几年经营,很多人已经脱贫,走在了奔小康的路上。
记者从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获悉,为发挥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对脱贫攻坚的支持作用,该局创新思路,组建巴渝民宿公司,引导农户“以房联营、以地入股”参与民宿经营,让民宿持续“造血”,农户长远增收。
以房联营,贫困户找到长远致富路
“这辈子没想到还能住这么漂亮的楼房!” 城口县东安镇兴田村的贫困户刘启双告诉记者。2016年初,一场突发大火把早已破破烂烂的刘家老屋烧成了一片废墟。刘启双因为早年左手残疾,只能靠打零工养家糊口。火灾后,全家人对未来一片茫然。
当时,巴渝民宿作为扶贫新的试点,正在贫困区县选点。这给刘启双一家带来了希望。2016年,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他与巴渝民宿公司达成一致,共同出资建设民宿、联合经营、共享收益。同年10月,几栋小青瓦、夯土墙、走马转角的三层小楼拔地而起。刘启双告诉记者,从贫困户到老板的转变,靠的就是巴渝民宿公司推出的以房联营模式。
什么是以房联营?就是在尊重农户意愿的前提下,由民宿公司和农户共同出资,改造建设农房,在满足农民自住条件下,将原址改建多出的房间用于民宿经营,产生的收益由农户和民宿公司共享。其中,农户以扶贫搬迁、农房整宗地收储等财政性补助款和自筹资金量化投入,做到农户可接受,扶贫资金能打捆。
而在民宿经营收益方面,客房收益农户占80%、民宿公司占20%;餐饮及农特产品收益100%归农户所有。以刘启双家为例,民宿的建设、装修资金主要来源于各类扶贫资金以及小额贷款。而在收入方面,得益于民宿经营,如今刘启双家的年收入翻了一番,达到8万~10万元。
据统计,目前重庆陆续启动的6个扶贫类巴渝民宿项目,建筑总面积3.5万平方米,平均容积率0.5,已建成89栋房屋,总接待房间708间,初具产业扶贫规模。
以地入股,农户共享乡村振兴政策红利
如果说以房联营,实现了“农民变股东、资金变股金”,那么巴渝民宿的另一创新——以地入股,则实现了“资源变资产”。
最近,彭水黄帝峡巴渝民宿项目的经营户田平不仅要忙着民宿生意,还要抽空到民宿院里院外拍照片、发微信朋友圈。
这是为啥?田平说,这几年,彭水县润溪乡樱桃村里的环境打造得越来越美,除了经营民宿吸引游客,搞乡村旅游也很有前景。
“村里人少,‘空坝坝’多,现在统一打造,我家门前那一片已经撒上了薰衣草种子,来年开花肯定很美!”田平说的“空坝坝”,实际上是樱桃村的闲置建设用地。闲置地之所以能变成未来的花园,得益于巴渝民宿的以地入股机制。
巴渝民宿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以地入股的探索中,示范点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民宿公司共同组建项目公司,项目建设资金由民宿公司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共同承担。其中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存量建设用地、财政性配套基础设施作价入股,按出资比例持有项目公司股份,共享房屋产权,并通过就业带动等多种形式,保障农户更多分享民宿增值收益。
“以前这些‘空坝坝’常常是荒草丛生,没有价值;现在却能产生收益,环境也得到美化,一举多得。”樱桃村相关负责人表示,存量集体建设用地盘活后,经过统一打造成院坝、菜园,成了独具韵味的乡村风景。另外,村里的小溪沟两旁也筑起了堤坝,路旁有了样式别致的路灯……
受益的并不只有樱桃村。目前在城口亢谷、巫溪长红村、彭水丹阳寨、彭水黄帝峡、酉阳楠木湾、彭水花丘堡的6个已投运巴渝民宿项目中,通过以房联营带动贫困户直接经营民宿62户;通过以地入股参与分红农户2029户,其中贫困户488户。截至今年6月30日,重庆民宿累计接待游客5.78万人次,联营农户经营收入(含住宿、餐饮及土特产销售)最高可达每年20万元。
文旅融合,做大品牌民宿扶贫产业
重庆自然人文资源丰富,尤其是贫困地区,如何挖掘这些宝贵的资源价值,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一直是各级部门思考的问题。
巴渝民宿在建设营销中,充分挖掘渝东北山水峡谷乡村景观资源和渝东南民俗文化资源,保持当地自身特色和历史建筑风貌,投资打造特色民宿村落,吸引游客体验观光,实现“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为扩大知名度,民宿运营注重利用网络营销,通过网站、APP、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构成多维度“互联网+民宿”的网络营销宣传体系,实现互联网营销、在线结算和信用管理一体化,带动全市品质乡村民宿上线营销,形成气候。
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不同于农家乐,巴渝民宿在创业之初,就致力于品牌打造,并进行标准化运营,走出一条个性化、地域化、差异化的乡村旅游路子,从而实现农户积极、品牌响亮、长期增收的良性循环,真正发挥扶贫的‘造血’功能。”
据悉,参与巴渝民宿经营的农户,至少要经过两次以上的集体培训,在通过客房服务、餐饮、卫生等方面的技术培训和基本考核后才能“上岗”。巴渝民宿的建设和管理,同样也注重标准化,从民宿外观、房间陈设、收费标准等方面,都有相应规范。
“目前,我们已开始引领多家社会资本有序进入农村土地市场,共同推进乡村建设。”巴渝民宿集团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巴渝民宿将新推出3个项目,分别有金科、华侨城、北大资源等知名企业参与合作,单个项目企业出资在2000万元左右。下一步,巴渝民宿公司将促进工商资本下乡,共同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