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无障碍 | 关怀版 区县规划自然资源局 登录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媒体关注

聚焦“两高”新范例 持续释放“一区两群”空间布局优化效应 ——2020年全市规划自然资源工作纪实

日期:2021-01-21

2020年,面对战疫情、战复工、战贫困、战洪水的艰巨繁重任务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党组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以建成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新范例为统领,持续释放一区两群空间布局优化效应,持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持续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迈向更高水平。

强化职责  同心“战疫”显大爱担当

2020年2月3日,江津区不动产登记中心接到了重庆科飞线缆有限公司办理银行专网抵押贷款登记的在线申请,该公司正在为湖北抗击疫情相关医院建设供应电线电缆。

“12点10分接到申请后,我们立即进行网上审批,12点25分相关手续全部办理完毕,全程只用了15分钟,创下了企业抵押融资服务的最快速度。”江津区不动产登记中心工作人员何涛说。

而这只是市规划自然资源局整合流程、打通堵点,全面推行“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服务的一个缩影。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该局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以“最严标准”抓实防疫防护,开辟疫情防控项目规划用地绿色通道,允许“边建边报”“先建后报”,确保区域性战略物资储备中心、应急救援公共卫生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中心等应急医疗设施按时抢建落地。紧急研发“重庆疫情地图”,访问量超过800万次,为疫情防控提供重要数据支持。推行行政审批网上办理和“不见面”服务,不动产登记办理时限从国家法定30个工作日压缩至最长3个工作日,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我们及时出台了有关措施,并将这些措施落实落细,提振市场主体信心,帮助企业共渡难关。”该局有关负责人谈到。

据悉,该局制定了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十条措施”、强化用地保障支持产业发展“九条意见”、建筑砂石保供稳价工作方案等一揽子措施,从强保障、降成本、促升级、助融资、提效率等方面纾解企业困难,支持企业复工复产,有关做法被中国政府网宣传推广。分类有序推动矿山、地灾治理、地勘、生态修复、测绘地理信息、规划设计等行业企业和项目复工复产,有效保障重点工程、医疗应急等项目建设需求,全力助推经济社会恢复提振。

优化布局“一区两群”协调发展

一年来,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坚持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构建新发展格局等最新战略要求,推进“一区两群”协调发展。

认真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深化川渝规划自然资源领域合作,协同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优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土空间布局行动方案(2020-2025年)》,着力构建重大项目库,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开好局、起好步。

加快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推动出台《关于建立重庆市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做好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的意见》,编制完善新一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构建主城都市区、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一区两群” 协调发展的空间格局。统筹推进生态保护红线评估调整和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协调重大线性基础设施项目与生态保护红线矛盾冲突,及时解决生态保护与发展矛盾

深化细化重大专项规划。聚焦科学主题“铸魂”,面向未来发展“筑城”,高质量完成西部(重庆)科学城国土空间规划,主城都市区城市轨道交通TOD综合开发专项规划,深入开展同城化发展先行区与中心城区一体化、“桥头堡”城市、綦江万盛一体化以及万开云同城化等跨行政区域国土空间规划,持续释放空间布局优化效应,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规划赋能扮靓“山水之城 美丽之地”

长江之畔、嘉陵之滨,大江大河间奔涌着城市发展的蓬勃生机。城在山中建,水在城中穿。“穿楼而过”的轨道交通、富有层次感的夜景、“魔幻”的洪崖洞……两江四岸的美丽景致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不经意间的一个转角,总会呈现不一样的面貌,彰显着这座“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的独特魅力。这背后,离不开城市规划。

一年来,市规划自然资源局着力塑造山城江城特色,编制江城、江镇、江村滨江地带品质提升规划导则,不断提升城乡滨江环境品质;高标准推进“两江四岸”核心区整体提升规划方案,做好“两江四岸”核心区城市会客厅及周边重要项目设计,打造“五城六窗”城市新名片;完成长江文化艺术湾区规划,着力演绎城市与江河的重逢、长江与艺术的相遇、颜值与气质的融合;深化中心城区高度强度密度分区规划研究,完成科学城科学大道、南岸洋人街地块、渝中区轨道大礼堂站周边地块等片区城市设计。

塑造山城江城特色。编制江城江镇江村滨江地带品质提升专项规划和嘉陵江生态公园统筹规划,提升城乡滨江环境品质。完成中心城区高度强度密度分区规划研究,深化科学大道发展主轴城市设计,完成长江文化艺术湾区规划和南岸洋人街、轨道大礼堂站等片区城市设计,打造“五城六窗”城市新名片。保护传承历史文化,高标准推进两江四岸核心区整体提升、大田湾文化宫大礼堂文化风貌片区保护提升、山城步道等重点项目实施有序推动十八梯、山城巷、金刚碑、第十兵工厂等重点传统风貌街区保护修缮,规划建设开埠文化遗址公园,营造“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城市意境

“随着一个个高品质城市规划的编制和实施,这座‘近悦远来’的美好城市,将让人民拥抱更高品质的城市生活。”该局有关负责人对此充满信心。

政策助力全面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彭水县润溪乡白果坪村,彭石公路旁,一大片漂亮的小洋房矗立在一片平坝之上,可谁知道它是几年前才落成的农民新居。据介绍,通过宅基地复垦和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人均奖励的补助,这里的64户农民告别了山上原有破败的房子,不但有了自己的小楼,还能够提供乡村旅游的民宿出租。

而这,源于该县规划自然资源部门用活了土地政策,从而保障项目落实落地。通过用差别化的土地管理政策优化用地布局,彭水县规划自然资源局积极争取国家和市级扶贫专项用地指标,足额保障了教育医疗、易地扶贫搬迁、民生发展等用地项目。

记者获悉,近年来,市规划自然资源局把脱贫攻坚摆在优先位置,积极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优先保障贫困地区、建卡贫困户土地复垦交易;单列下达贫困区县用地指标,支持地灾防治、土地整理等项目建设;对贫困地区、建卡贫困户继续实行地票、耕地指标、农村产权等交易“四优先”,增加农户财产性收入;强化定点扶贫帮扶举措,助力城口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支持推进乡村振兴,启动石柱中益乡、城口东安镇等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完成实用性村规划5122个,评选示范村规划20个,全市实用性村规划编制改革获选“我最喜欢的10项改革” 之一;完成江镇江村滨江地带品质提升专项规划,形成40条品质提升规划指引,着力解决滨江镇村功能及产业提升与发展问题。

不折不扣落实好国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规范耕地占补平衡,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深入抓好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专项整治行动,牢牢守住耕地红线。

开展“步移式”村镇建设用地选址试点,建立农村复垦留用“指标池”,加快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规范和改进设施农业用地管理,优先保障乡村振兴用地。

要素保障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0年8月1日,新修订的《重庆市矿产资源管理条例》施行,理顺了矿产资源管理体制,规范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适应了矿产资源的市场化配置。这部地方性法规的修订稿,由市规划自然资源局起草。

一年来,为强化矿产资源保障,该局下大力气改进矿政管理,优化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布局,新建绿色矿山120个,涪陵、南川、彭水、武隆等地页岩气勘探开发成效明显。同时,加强监测调度,抓好建筑碎石矿山布局落地和产能供应,确保全市建筑砂石供需总体平衡。

一年来,为强化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责任担当,该局锚定国家、市级重点项目库,提前介入、定期调度,做到对符合产业政策、节约集约、生态环保的项目应保尽保。深化国家建设用地审批权委托试点,探索节点化、串改并、前置性审批,项目用地基本实现即审即办,高效保障了郑万高铁、东环线一批重大项目及时落地。加强土地市场逆周期调节和优质地块供应,保障了海南海药等项目落地。强化建设用地总量与强度“双控”,健全“增存挂钩”机制,处置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超额完成国家下达任务

自然资源要素支持,在强化高质量发展资源保障上体现了新担当。

自然保护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一年来,全市规划自然资源系统坚决贯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方针,强化“上游意识”,担起“上游责任”,持续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强化自然资源保护,印发《关于加强自然资源保护的通知》,坚决遏制随意挖山、填湖等破坏自然资源资产行为。扎实抓好土地例行督察、卫片执法整改,开展规划自然资源常规监测和专题监测。长江、嘉陵江、乌江干流岸线一公里和第一山脊可视范围矿业权全部退出。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国家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300个项目基本完成直接惠及千万群众,形成广阳岛、缙云山、跳蹬河等一批生态名片。中心城区“四山”保护提升持续推进,长江干流及其主要支流10公里范围3.3万亩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全面完成。

编制全市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规划、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申报实施12个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六江”生态廊道建设有序推进;大力实施国土绿化提升,开展明月山林长制试点,全市完成营造林66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52.5%

此外,市规划自然资源局还着力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方式,配合做好长江干流(重庆段)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开展缙云山自然保护地确权登记试点;统筹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有序开展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试点;创新森林覆盖率指标交易和生态地票两大举措,入选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

改革创新激发内生动力发展活力

一年来,市规划自然资源局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以改革激发内生动力,以改革提升行政效能。

推进“放管服”改革方面,以职能融合、审批合并为重点,以企业、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为标准,深化“多审合一、多证合一、多测合一”等规划用地改革,完善“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方面,积极探索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完善农村产权交易体系,推动城乡资源要素自由流动。科技创新方面,强化规划自然资源领域科技创新及应用,发挥测绘地理信息大数据优势,大力支持智慧城市建设。

2020年5月,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大数据工程技术创新中心重庆分中心正式成立。

该中心成立以来,按照自然资源部要求,紧扣重庆实际,对标全国先进水平,开展自然资源和国土空间大数据多维智能感知、融合管理和分析挖掘技术攻关。“中心将在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与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自然资源监测监管、社会服务等方面开展标准研究、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工作,全面推进自然资源大数据的发展与应用,促进自然资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自然资源管理新发展。”该中心负责人介绍。

据悉,这只是市规划自然资源局推进科技创新举措之一。

据统计,2020年,全市规划自然资源系统完成了自然资源部科技成果登记61项、市科技成果登记30余项,荣获省部级科技奖励17项,其中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精心策划申报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项目4个,2个创新平台成功纳入自然资源部科技创新平台序列。

此外,还积极强化测绘地理信息建设,开展新型基础测绘试点,完成时空大数据服务平台及应用示范项目建设,建成“十三五”基础测绘数据资源;加快推进“一云一库一平台多应用”信息化建设,成功申报国土调查云重庆分中心形成广阳岛、缙云山等自然资源三维立体时空数据库试点成果。

人民至上织密地灾安全防护网

一年来,面对12次长江大小洪峰、11次暴雨等异常天气考验,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党组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夯实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守住安全发展底线。

新修订《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科学编制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夯实群专结合的“四重”网格化防灾体系,实现对所有地灾隐患点的动态监测和预警信息实时发布。在全市地质灾害灾险情同比增加近两倍的严峻防灾形势下,及时避险撤离9600余人,因灾死亡人数同比下降27%,最大限度保障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特别是汛前及时组织全市15083名“四重”网格员对隐患点及周边全覆盖巡查排查。突出学校周边等重点区域,发动基层群众开展拉网式、地毯式排查,发现新增地质灾害隐患点765处,及时采用防治措施,有效减少了新生突发地质灾害对群众生命财产的威胁。

维护矿产开发秩序。开展露天矿山综合整治,矿产资源开发减量化、规模化、绿色化转型成效明显。综合运用日常巡查、实地核查、遥感监测等措施,加强全矿种、全矿山、全时段监管,持续推进矿山打非治违”,严厉打击无证、越界勘查开采等违法行为,维护矿业市场良好秩序。

两江激荡,夔巫巍巍;大城大乡,大山大水。回首来路,步履铿锵;展望未来,信心百倍。

2021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全市规划自然资源工作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以建成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新范例为统领,全面深化规划和自然资源管理改革,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布局和支撑体系,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