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主汛期即将到来,重庆如何安全度汛?这场发布会说明白了→
6月1日,我市将进入主汛期,随之面临降水总体偏多,暴雨洪涝偏重,高温日数略多的气候状况。重庆该如何防范应对?
5月28日,我市2024年汛期自然灾害防治工作新闻发布会在市应急管理局举行。市减灾办副主任、市应急管理局副局长姜瑾,市水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谢飞,市气象局总工程师喻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二级巡视员江东平,市住房城乡建委二级巡视员卢斗昌介绍了今年以来全市自然灾害情况,以及主汛期的气候预测和应对防御措施。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偏多
发布会上,市气象局总工程师喻桥介绍,根据最新气象资料,预计主汛期(6至8月),汛期气候状况总体偏差,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偏多,降水总体偏多,暴雨洪涝偏重,高温日数略多,有轻到中度气象干旱。
具体而言,主汛期期间全市平均气温27℃,较常年同期(26.6℃)偏高0.4℃;全市平均降水量600毫米左右,较常年同期(492毫米)偏多2成;6至8月有12至15次强降水天气过程,暴雨洪涝较常年同期(9次)偏多;夏季35℃以上高温日数有10至45天,较常年略多。
为应对极端天气,今年我市将新建295个地面气象监测站,细化强降水预警颗粒度,6小时强降水预报由2.5公里精细到1公里。
谢飞介绍说,嘉陵江、渠江、涪江、岷沱江、綦江和长江上游四川境内干流降水偏多,流域强降水诱发过境洪水、流域洪涝风险高。
“从汛情来看,渝西的琼江、綦江,渝东北的普里河,渝东南的郁江等中小河流可能发生超警或超保洪水。”谢飞提到,长江、嘉陵江最高水位可能出现在7月或8月、其余河流主要出现在6月或7月。
防范地质灾害与城市内涝
由于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偏多,山洪灾害、地质灾害、城市内涝等风险也偏高。
江东平介绍说,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将组织480名驻守地质工程师、1.5万余名“四重”网格员和9800余名地防员,严格执行汛期和雨情“三查”;同时加快推进1.25万户4.35万人避险搬迁、55处重大隐患点工程治理和129处隐患点排危除险实施,预计可减少受威胁群众7万余人。
卢斗昌提到,市住房城乡建委聚焦城市内涝治理和房屋市政工程做了不少工作。全市已排查出289个城市内涝风险点,均已落实“一点一策”整治措施。全市还提前开展了排水管网清疏和设施设备维护。今年4月以来,各区县累计启动应急调度11次,出动抢险作业人员4619人次,特种车辆690车次。
针对房屋市政工程,市住房城乡建委“逐企业、逐项目、逐设备”开展汛期施工安全排查整治,加大沿江临河、傍山临崖,城市易涝区和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风险区项目监管。汛期以来,全市住建部门共累计检查项目1931个次,发现整改隐患3879条。
提前15天进入汛期
“今年汛期形势较为严峻,我们在年度趋势分析基础上,跟进风险研判,决定提前15天进入汛期,全市上下高度警觉,提前进入战汛状态。”姜瑾表示,市应急管理局将聚焦除险清患、监测预警、转移救援、救灾救助等方面。
在除险清患方面,我市将聚焦大流域雨情水情,小流域山洪地质灾害影响区域,城市积水易涝点,水库堤坝、高位山坪塘等重点基础设施,森林火灾高风险区,以及交通、建设工地和危化、矿山重点企业等重点区域、敏感领域,落实隐患清单管理和风险闭环管控。
在监测预警方面,我市将按照“一轮过程、一会调度、一文部署”要求,第一时间把雨情、水情信息发布到各级责任人;在转移救援方面,落实预警叫应责任,在遭遇突发不明情况或极端情况下,坚决果断采取“停工、停学、停运、停航、停游、停业”等熔断措施,提前转移受威胁群众。
“我们还按照‘灾前分级储备、临灾提前预置、灾中跟进调拨、灾后有序实施’的要求,落实好救灾救助工作。”姜瑾提到,加强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管理,储备保障性物资,完善物资储备调运机制,确保应急物资“拿得出、调得快、用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