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然资源报:重庆:数智防灾,“要得”
重庆:数智防灾,“要得”
魏智兰
重庆地处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过渡地带,武陵山、大巴山、巫山等众多山脉,与长江、嘉陵江、乌江等江河水系相互交织,形成了壮美的山水画卷。大自然的亘古造化,造就了山城独一无二的山水格局,但山高坡陡、水系纵横的地形地貌,也给重庆增加了地质灾害风险。
近年来,重庆积极探索超大城市数字化地质灾害防治模式。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担起主体责任,重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体系,创新构建小流域地质灾害风险预警管控应用场景,打造地质灾害数字化治理标识成果,筑牢山城地质灾害防治安全屏障。
“双防”联动,数智防灾新模式
“隐患在哪里”“结构是什么”“什么时候发生”是防范地质灾害的重点也是难点。目前,重庆在册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共14339处,管控这些隐患点并及时排查隐患,离不开“人防+技防”,更离不开“双防”联动形成的防范体系。
智能化数字化技术是“双防”联动的纽带。近年来,重庆局以智能化数字化为突破口,做实“人防”“技防”两篇文章,该局聚焦多跨协同,重新构建工作体系,形成“党委政府领导、规划自然资源牵头、地勘单位技术支撑、行业部门协作、基层组织、全民参与”的联防联控新格局;制发《提高地质灾害风险全面管控水平的工作方案》和《地质灾害风险管控责任清单》,将地质灾害风险区纳入国土空间规划源头管控,细化14个行业部门属事以及区县属地责任,并建立地质灾害防治员工作制度,落实“四重”网格员1.4万名、地防员9800余名,对在地质灾害避险工作中贡献突出的个人和单位进行奖励,激励群众广泛参与。
“多跨协同工作体系夯实了‘人防’基础,但仅靠‘人防’,难免有疏漏。必须要建立‘智能化监测+群测群防’的防灾系统。”重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地质灾害具有隐蔽性、复杂性、突发性、破坏性强等特点,在落实“人防”基础上,重庆积极开展已查明地质灾害隐患点智能化监测设备布防。目前,全市已布设智能化监测设备5.76万台,覆盖近1.2万处地质灾害隐患点。这些监测设备通过布设各类传感器,可对地表位移、倾斜、裂缝、雨量等进行多维监测,当监测数值超过设定阈值时,系统第一时间通过数字化手段发送预警消息。
“接到告警信息后,我们会立即进行现场调查并组织群众撤离。”驻守地质工程师李杰介绍道。去年7月以来,重庆遭遇连续强降雨天气,多条河流水位上涨,山洪灾害、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风险不断加剧。面对疾风骤雨,重庆局工作人员和“四重”网格员坚守一线,采取“双防”联动模式,运用智能化监测设备成功预警处置多起灾险情。
危岩监测,一屏总览全调度
重庆地处三峡库区,沿长江腹地地质环境复杂,危岩、滑坡等地质灾害多发易发。一旦危岩开裂变形并崩塌坠入江中,将形成涌浪灾害链,严重威胁附近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为探索危岩地质灾害风险治理新模式,重庆局融合全市2068个雨量站实时数据和4208个小流域、66077个地质斜坡单元矢量数据等数据资源,形成危岩地质灾害防治数据专题库,筹划构建了“危岩地质灾害风险管控”应用系统。
“过去,危岩监测要靠地质队员、驻守工程师冒着风险攀上岩壁,仔细检查有无新增裂缝、变形等情况,再把情况写成报告。现在有了智能应用系统,对危岩做‘体检’可通过贴近摄影技术,生成分辨率达厘米级的高清三维影像,危岩外部的每条裂缝、每个沟壑都清晰可见。再通过 INSAR(干涉式合成孔径雷达)等技术,‘透视’危岩内部及所在山体的地质构造,掌握其形变情况。上述‘体检报告’集成在应用系统后,点击屏幕就能进行历史对比,并对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进行早期识别。”重庆局相关负责人说。
目前,该应用系统梳理搭建了风险识别、风险研判、风险预警等7个核心业务场景,建立了以小流域为基本单元的地质灾害风险预警和管控体系,实现一屏总览、一键调度、一体联动、一网共治。
“一旦危岩发生变形,该系统可通过大数据模拟,分析危岩掉落引发的涌浪高度、影响范围、影响房屋和人员,第一时间发送报警信息组织受影响群众及时避险;可显示航道内船只的实时位置和风险水平,生成‘电子围栏’动态发送预警信息,精准通知‘电子围栏’内部的船只尽快撤离。”重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重庆已初步实现对三峡库区重庆段431处已查明危岩的全链条多跨协同风险管控。
源头管控,防灾治理“可视化”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治理项目实施情况该如何监管?对此,重庆局不断完善危岩地质灾害风险管控应用,在源头管控端设置“综合搬迁治理”应用场景,对各区县工程治理的前期立项、勘查、设计、治理施工等信息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进一步提升项目整体质效。
“现在心里踏实多了,再也不用担心上面有垮塌,出行也更安全了。”重庆市合川区钓鱼城街道虎头村居民王远霞说。此前,该村石泉后山有一道1500米长的危岩带,严重威胁行人安全。2024年初,合川区对该危岩带开展治理,随着工程的顺利完工,长期存在的安全隐患也消除了。截至目前,合川区通过避险搬迁和工程治理,共帮助1200余名群众远离地质灾害威胁。
“依托危岩地质灾害风险管控应用系统,我们可实时在线监督管理,精准跟踪各区县项目实施和资金拨付情况。”重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自2024年以来,重庆依托该系统积极推进三峡库区危岩地质灾害防治攻坚战、特别国债项目等重要工作任务落地落实。截至目前,三峡库区危岩地质灾害防治项目已完成工程治理226处、监测布防85处、避险搬迁41处。在特别国债项目中,129个地质灾害排危除险项目已全部完工,实现风险有效管控。
除了“综合搬迁治理”应用场景,重庆局还在应用系统的源头管控端增设“空间用途管制”“宣传培训演练”等应用场景,可开展乡镇建设选址协助、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以及基层网格员宣传培训等工作。
“未来我们将持续强化危岩地质灾害风险管控应用系统的迭代升级和推广,进一步完善横向多跨系统、纵向一体管控的地质灾害防治数字化工作链条,全面提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能力和水平。”重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