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区县规划自然资源局 |注册

重庆市两江新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政务公开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应急管理 >应急预案

[ 索引号 ] /2025-00128 [ 发文字号 ]
[ 主题分类 ] 其他 [ 体裁分类 ] 其他
[ 发布机构 ] 两江新区规划自然资源局
[ 成文日期 ] 2025-08-26 [ 发布日期 ] 2025-08-26

重庆两江新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响应预案(试行)目录

重庆两江新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响应预案(试行)目录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1.2 编制依据

1.3 工作原则

1.4 适用范围

1.5 地质灾害灾情(险情)分级

2 组织体系

3 信息收报

3.1报送要求

3.2报送方式

3.3报送渠道

4 分级响应

4.1 Ⅰ级响应

4.2 Ⅲ级响应

4.3 Ⅳ级响应

5 现场工作

6 总结评估

7 应急保障

7.1 制度保障

7.2 应急队伍

7.3 应急物资

7.4 通信保障

8 附件

8.1 地质灾害分级应急响应指挥工作流程图................................................

8.2 各成员单位联系电话..........................................................

8.3 信息报送(范本)...........................................................

8.4 应急会商议程(范本).........................................................

8.5 应急监测报告(范本).........................................................




重庆两江新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响应预案(试行)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切实践行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救灾理念,进一步规范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响应工作内容,职责明确、高效有序地做好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响应,避免或最大限度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全力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1.2 编制依据

依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条例》《重庆市突发事件应对条例》《重庆市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重庆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重庆市防汛抗旱应急预案》(渝府办发〔202263号)、《重庆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专项预案(暂行)》(渝减委〔202011号)、《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应急测绘保障预案》(渝规资发〔201949号)、《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防范调度工作的通知》(渝规资办〔202157号)、《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响应预案(试行)》(渝规资发〔202348号)等法规和文件,制定本预案。

1.3 工作原则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统一领导,分工联动,属地管理,分级响应,快速应对,科学处置的原则。

1.4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全区规划自然资源系统,处置发生在区局行政区域内由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突发地质灾害灾险情的各项应对工作。

1.5 地质灾害灾情(险情)分级

根据地质灾害灾情(险情)危害程度和规模大小分为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四级。

1.5.1特大型地质灾害(级)

灾情:因灾死亡(含失联)30人(含)以上或者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

险情: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0人(含)以上,或者潜在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

1.5.2大型地质灾害(级)

灾情:因灾死亡(含失联)10人(含)以上不满30人或者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不满1000万元的。

险情: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500人(含)以上不满1000人,或者潜在经济损失5000万元以上不满1亿元的。

1.5.3中型地质灾害(级)

灾情:因灾死亡(含失联)3人(含)以上不满10人或者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不满500万元的。

险情: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人(含)以上不满500人,或者潜在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不满5000万元的。

1.5.4小型地质灾害(级)

灾情:因灾死亡(含失联)不满3人或者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不满100万元的。

险情: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不满100人,或者潜在经济损失不满500万元的。

2 组织体系

2.1 常设指挥机构

区局成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区局党组书记、局长担任,副组长由分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区局领导担任。领导小组组成人员由地矿修复科、办公室负责人组成。后续根据工作需要再增补有关科室负责人作为组成人员。

区局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指挥地质灾害灾险情处置,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区局地矿修复科,承担日常工作,调度指挥各类地质灾害灾险情处置。

2.2 成员单位

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响应工作成员单位如下:区局地矿修复科、办公室、地质灾害防治驻守技术服务单位。

各成员单位按相应职能职责参与现场应急救援及技术支撑工作。为确保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响应工作顺利开展,区局可根据工作需要,适时设立现场应急工作组,负责综合协调、信息报送、调查监测、舆情监测及信息发布、专家组、后勤保障等现场工作。

3 信息收报

3.1报送要求

发生大型及以上地质灾害灾(险)情,相关单位第一时间向区局报告,区局地矿修复科按规定向管委会、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区应急局等报告。发生中小型地质灾害灾(险)情,相关单位在规定时限内向区局报告,区局地矿修复科按规定报告相关单位。敏感区域、敏感时段发生地质灾害灾(险)情或灾(险)情可能演化为大型、特大型地质灾害灾(险)情的,不受分级管理要求限制,但越级报告后需随即报告区局。

3.2报送方式

区局相关单位获取地质灾害灾(险)情信息后第一时间电话报告区局,随即将相关情况通报给区局地矿修复科。

3.3报送渠道

上班时间报区局地矿修复科63206621,下班时间报区局值班室67465786。相关视频、图片通过愉快政“局安全工作群”报送。

4 分级响应

突发地质灾害灾情(险情)应急响应由高到低分为四级:级、级、级、级。特大型地质灾害灾情(险情)对应级应急响应,大型地质灾害灾情(险情)对应级应急响应,中型地质灾害灾情(险情)对应级应急响应,小型地质灾害灾情(险情)对应级应急响应。

4.1 Ⅰ级响应

发生特大型、大型地质灾害,区局主要领导全程参与处置工作,主要配合国家、市委市政府指派的工作组工作。区局分管领导、地矿修复科主要负责人调度并带领35名市级专家赴现场指导处置。一是立即组织开展紧急会商,调度成员单位应急力量参与先期处置。二是及时开展应急调查和应急监测工作,查明灾害成因、类型、灾险情影响范围及发展趋势,提出先期处置意见。三是按照上级要求开展应急测绘工作,获取现场高分辨率影像、倾斜三维等地理信息数据。四是组织专家实时会商,分析研判灾险情发展趋势,研究制定应急处置方案。同时,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自然资源部、市委市政府、市规划自然资源局、两江新区管委会的指示批示和指导意见,按照市地指统一安排部署,做好应急响应工作。

4.2 Ⅲ级响应

发生中型地质灾害,由地矿修复科会同驻守地质工程师指导属地镇街开展应急先期处置工作,区局主要领导组织开展会商研判,区局分管领导、地矿修复科主要负责人调度并带领23名市级专家赴现场指导处置。一是立即组织开展紧急会商,调度成员单位应急力量参与先期处置。二是及时开展应急调查和应急监测工作,查明灾害成因、类型、灾险情影响范围及发展趋势,提出先期处置意见。三是尽快组织开展应急监测工作,获取现场变形数据、变形趋势分析,提出措施建议。四是组织专家实时会商,分析研判灾险情发展趋势,研究制定应急处置方案。同时,落实两江新区管委会指示批示和指导意见,按照区地指统一安排部署,做好应急响应工作,并做好提升应急响应等级的准备。

4.3 Ⅳ级响应

发生小型地质灾害,由地矿修复科会同驻守地质工程师指导属地镇街开展应急先期处置工作,区局分管领导组织开展会商研判,地矿修复科主要负责人调度并带领12名地质专家赴现场指导处置。区局视情况开展会商调度,调度领导、专家指导处置,派出专家组及成员单位赴现场进行指导。

5 现场工作

级响应应急处置现场工作,由区局牵头组织开展。级响应应急处置现场工作,由地矿修复科牵头组织开展。

区局组织成员单位按要求开展现场工作时,可根据工作需要设立现场应急工作组,负责综合协调、信息报送、调查监测、舆情监测及信息发布、专家组、后勤保障等现场工作。

1)综合协调组。负责应急响应中的综合协调工作,保证区局地质灾害应急响应指挥工作有序开展。

2)信息报送组。负责地质灾害的速报、首报、续报、终报,保证信息的准确有效和完整性。

3)调查监测组。负责对灾害周边的排查和应急监测,及时会商分析,为灾害处置提供技术支持。

4)舆情监测及信息发布组。负责按要求启动网络舆情应急处置预案,组织开展舆情监测、分析研判、评论引导等工作。

5)专家组。负责对突发灾险情地质条件进行调查,从专业技术的角度,进行成因分析,客观判断并提出应急处置措施建议,形成专家组书面意见。

6)后勤保障组。负责调配突发地质灾害的应急物资、应急车辆等。搭建工作帐篷,准备后勤保障物资,保障现场工作生活。

6 总结评估

场应急工作结束后,由地矿修复科组织成员单位开展总结评估。

1)开展复盘总结。各成员单位分别开展本轮地质灾害分级应急响应指挥工作的复盘总结。

2)机理规律研究。收集相关技术资料开展地质灾害的机理规律研究。

3)配合调查评估。开展地质灾害成因分析,配合开展调查评估其它相关工作。

7 应急保障

7.1 制度保障

区局相关单位要结合工作实际,进一步完善地质灾害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核查、24小时值班制度、灾情速报等日常应急管理制度,编制好相关预案、规范及细则,保障相关预案有效实施。

7.2 应急队伍

加强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支撑队伍、专家队伍和驻守地质队员建设,有针对性地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地质灾害应急处置支撑能力。区局相关单位加大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工作力度,提高地质灾害应急能力和水平。加强地质灾害应急专家组建设,各技术支撑单位提供全方位、全天候的技术服务,为地质灾害应急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7.3 应急物资

地矿修复科应根据应急工作需求购买配备相应的应急调查、监测、救援、通讯、交通等装备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并加强装备的日常管理和维护保养,及时更新。

7.4 通信保障

充分利用现代通讯手段,构建由有线、无线和卫星等组成的完善的通信系统,并配备多路传真机、对讲机、手机终端、移动单兵等通讯设备,保证应急联络安全、畅通。各成员单位确定一名负责人和联系人,保持24小时通讯畅通。加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预报、远程会商信息系统建设,综合接入地质、水利、气象等部门动态信息数据,不断提高全区地质灾害应急指挥信息化、可视化、智能化水平,提升地质灾害应急响应工作的技术能力。

8 附件

8.1 地质灾害分级应急响应指挥工作流程图

8.2 各成员单位联系电话

8.3 信息报送(范本)

8.4应急会商议程(范本)

8.5应急监测报告(范本)




8.2 各成员单位联系电话


区局各成员单位联系人电话

序号

成员单位

联系人

联系电话

备注

1

办公室

苟斐斐

18523464601


2

地矿科

丁  泉

13018390068


3

南江地质队

龚   宇

13677662517








8.3 信息报送(范本)


两江新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值班信息

两江新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办公室       XXXXXXX


关于XX镇(街)XX村(社)XX滑坡(崩塌)

灾(险)情情况的报告

(范本)


一、基本情况

xxxxxxxx分许,我区xx()xxx组(社)发生xx灾(险)情,该点为新生突发点/已有群测群防点(坐标:xxx.xxxx°xx.xxxx°),已造成x人死亡、x人失联、x人受伤,损毁房屋x间(如无,请写:无人员伤亡)。xxxx分,我局接到xx镇(街)灾(险)情报告后,立即组织地矿科工作人员和驻守地质队员xx(电话:xxxxxx)赶赴现场,开展应急处置和技术支撑工作(若还未到,请注明:预计xx时到达现场)。

经驻守地质队员初步调查,该xx长约xx米,宽约xx米,厚约xx米,体积约xx万立方米,威胁居民xxxx人(是否威胁学校、场镇、航道、铁路、电塔、公路等需写明)。初步分析诱发该xx的原因为:xxxxxx(按现场专家或地质队分析叙述)。

二、已开展的工作

(一)我局已会同xx镇(街)对受威胁的xxx人全部临时紧急撤离,并在划定的危险区范围及周边设置了警戒线、警示标志,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危险区。

(二)xx镇(街)已落实专人进行24小时值守监测,区交通部门已对受威胁道路进行断道封闭(威胁其他对象的依次注明处理情况)。经现场初步调查后,是否形成了预案或初步的处置意见。

(三)其他已开展的工作。

三、下步工作及建议

按实际情况,据实叙述。

四、现场照片


全景


局部


(联系人:xxx,联系电话:xxxxxx


编辑:xxx              审核:xxx              签发xxx

8.4 应急会商议程(范本)


重庆市两江新区突发地质灾害

应急会商会议议程


一、会议时间

202XXXX日(星期XXX:XX

二、会议地点

主会场: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地质灾害应急指挥中心会议室

线上会场:XX会议平台  会议IDXXXXXXXX

三、会议议程

主持人:XXX

(一)由XX街镇介绍现场处置进展情况;

(二)由XX单位介绍应急施工方案及施工准备情况;

(三)XX专家根据应急施工方案及现场处置情况发表会商意见;

(四)其它参会单位发表会商意见;

(五)局领导提出相关要求。

四、参会人员

(一)主会场参会人员

局相关领导、地矿科等单位有关负责人;

(二)不便在主、分会场参会人员可采取线上参会。


  

重庆两江新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202XXXX



8.5 应急监测报告(范本)


应急监测报告(范本)


一、地灾点基本情况

阐述地灾点灾(险)发生时间、地点、变形情况、规模、损失、稳定性等基本情况。

二、监测网点布设情况

监测手段、监测方法、监测网布设情况、监测点数量等。

三、监测内容

监测内容包含:变形监测、孕灾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员宏观地质巡查。

四、监测数据分析

监测数据分析流程、分析方法、异常数据处理、监测数据分析内容。

五、监测点变形情况及发展趋势

监测点的变形情况以及宏观巡查的变形情况,综合地质环境条件和监测数据综合判断地灾点的稳定性,预测地灾点的变形发展趋势。

六、下一步工作建议

根据监测点变形情况、稳定性及发展趋势,提出下一步工作建议。


附件:现场无人机低空照片、卫星遥感影像图片、InSar图片资料等。


专家组长:

组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