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旅游地质系列地图丨(五)重庆溶洞地图
主办: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承办:重庆市地理信息和遥感应用中心、重庆市地质调查院、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川东南地质大队、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南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208水文地质队、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
出品:八二四研究所、自然巴渝
溶洞(Karst caves)是可溶性石灰岩等碳酸盐岩在一定条件下受流水溶蚀、侵蚀、崩塌而形成的地下空间,是碳酸盐岩地区(即喀斯特地区)典型的自然景观。
碳酸盐岩地区在渝东北和渝东南分布约3万平方千米,占我市总面积的36.4%,为溶洞的形成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根据重庆市生态旅游地质资源调查成果显示,我市境内已发现溶洞1000余处,溶洞规模大小悬殊,洞体结构各异,既有结构简单的单一洞体,也有三维空间纵横交织的洞穴体系(如武隆之芙蓉洞),平洞、斜洞、垂直洞兼备,洞内次生沉积物有的以形态取胜,有的质地独特,囊括了溶洞的各种景观,可谓国内乃至世界的溶洞“大观园”。其中独具特色的溶洞景区有50余处,分布于20余个区县。著名的有武隆芙蓉洞、丰都雪玉洞、石柱广寒宫、渝北张关水溶洞等。
(1)武隆芙蓉洞
芙蓉洞位于武隆区江口镇,发育在古老的寒武系白云质灰岩中,是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地、中国国家地质公园、中国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中国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是世界唯一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地的洞穴。它由多个洞穴组成,主洞长2700米,洞内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幕(小的为石幔)、石瀑布、石旗、石带、石盾、石葡萄、珊瑚晶花等沉积物类型齐全,几乎包括世界各类洞穴近30余个种类的沉积特征。洞内的“生命之源”“珊瑚瑶池”“巨幕飞瀑”“石花之王”“犬牙晶花池”并称为芙蓉洞“五绝”,被世界洞穴专家誉为“斑斓辉煌的地下艺术宫殿”。
珊瑚瑶池
巨幕飞瀑(武隆区文旅委供图)
(2)丰都雪玉洞
雪玉洞位于丰都县包鸾镇,发育于三叠系厚层状灰岩中。洞穴全长1643.97米,因洞内钟乳石“洁白如雪、质纯似玉”而得名,被中国洞穴会授予“中国地质学会洞穴研究会观测研究站暨洞穴科普基地”的称号。洞内有世界上已发现的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的“塔珊瑚群”,长8米的世界最大“石旗王”,高4米的世界最大“石盾”和密度最高的“鹅管群”四大景观,有极高的观赏价值与科普、科研价值。
雪玉洞(摄影 黄白杨)
(3)石柱广寒宫
广寒宫又名金铃冷洞,位于石柱县金铃乡,发育于奥陶系灰岩中,因洞内常年气温在8°C左右而得名,是重庆溶洞中全年温度最低的溶洞。洞厅规模宏大,面积达三万平方米。洞内沉积物种类丰富、形态奇特、宏伟壮观,“金扁蛋”最为奇特。
“金扁蛋”
石柱广寒宫
(4)渝北张关水溶洞
位于渝北区洛碛镇,发育于三叠系灰岩中。张关水溶洞距重庆市区52千米,全长4.6千米,以“水”为胜,它是重庆市郊最近、最大的溶洞,在经过漫长的地质运动之后形成了层层叠叠的四层溶洞,洞内石钟乳、石笋、石幔等景观千姿百态,集幽、奇、险、秀于一身。
张关水溶洞
(5)黔江蒲花暗河
位于黔江区濯水古镇,发育于二叠系灰岩中,距黔江城区约20余公里,距濯水古镇约2公里。蒲花暗河全长约1.6公里,其中暗河部分长700余米。它是集天生桥群、地下暗河、溶洞、峡谷于一体的地质奇观。
蒲花暗河
(6)北碚天府溶洞群
位于北碚区天府镇,发育于三叠系灰岩中,距北碚城区10公里。是重庆嘉陵江流域上发育最完整,景观最好的溶洞。天府溶洞群全长10公里,洞群呈洞连洞、洞中洞结构,洞内曲折幽深,高低起伏,错落有致。洞中石笋、石简、钟乳石等岩溶景观千姿百态,令人目不暇接。其中水帘龙母柱、金山朝阳、仙姑揽春、神女回望等奇妙景观,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洞中流水长年不断,清澈见底。潺潺小溪、幽幽深潭、水帘瀑布与七色彩灯交相辉映,蔚为壮观。
天府溶洞群
(7)北碚乳花洞
位于北碚区北温泉风景区,乳花洞并非一般的溶洞,而是发育于三叠系砂岩地层中,构成乳花洞的岩体并非石灰岩,而是北温泉泉华的沉积物,科学家们称乳花洞为“天下第一假洞”。洞深157.5米,高低落差30米。大洞套小洞,正洞套岔洞,弯弯曲曲,纵横交错。洞内曲折幽深,光怪陆离,铺乳悬垂,石柱石笋,体态各异。
乳花洞(图源来自网络)
(8)巴南东泉热洞
位于巴南区东温泉镇,发育于三叠系灰岩中,因洞中常年热气弥漫而得名。每到隆冬季节,热气升腾。它是亚洲唯一、世界三大温泉热洞之一。热洞中温泉水常年保持40℃水温,系碳硫性、热医疗效用明显的优质矿泉水,被赞为亚洲奇观—天然桑拿浴。被称为“亚洲一绝”。
东泉热洞
1
洞穴景观一览
水中碳酸与碳酸钙的化学作用形成了溶洞内丰富的岩溶景观,大体上可以分为滴石景观、流石景观、其他景观三大类。
滴石景观
滴石就是水滴下来形成的岩石景观,最常见的是鹅管、石钟乳、石笋、石柱等。
鹅管和石钟乳:溶洞的“天花板”上,有很多微小的裂隙,里面的水中二氧化碳含量较高,对可溶性石灰岩具有较强的溶蚀力,当这种溶液渗至洞内顶部出露形成水滴时,由于表面张力作用,水滴迅速释放出二氧化碳形成碳酸钙薄膜沉积,随着不断渗流、沉积,洞顶形成具有空心的管状沉积物,直径一般小于1-2厘米,成为石管。半透明的细长石管因形似鹅毛管而得名鹅管。当石管外壁水流长期渗滴时,石管就不断加大而成乳状沉积物,即石钟乳。Tips:鹅管是幼年版石钟乳。
石钟乳与石笋到石柱的演化过程
丰都雪玉洞鹅管(丰都县文旅委供图)
云阳县云山溶洞鹅管和石钟乳
石钟乳
石笋:洞顶的水滴落在洞底,会在地面上沉积一部分碳酸钙,形成由洞底往上增高形成锥状、塔状及盘状的沉积物,这些碳酸钙如竹笋一样,从地面向上生长,故名石笋。
石笋(武隆区文旅委供图)
石笋
石柱:由于重力作用,石钟乳和石笋相对增长,直至两者连接而成的柱状岩石,即石柱。
丰都县九龙洞石柱(摄影 林登周)
流石景观
流石,是溶洞中流水形成的一种景观类型。常见的流石景观有石幔、石旗、石盾、边石坝等。
石幔:含碳酸钙的水溶液在洞壁上漫流时,因二氧化碳迅速逸散而产生帷幕状的景观,即石幔,其表面具有弯曲的流纹,高度可达数十米,十分壮观。
万州西游洞石幔
丰都玉龙洞石幔
石旗:是一种特殊的片状石幔,因外形像旗帜一样,故名石旗。
丰都雪玉洞石旗(丰都县文旅委供图)
石盾:石盾是由裂隙层承压水从裂缝流出时沉积碳酸钙形成的。从裂隙口开始并向外呈环形逐层生长,形成上下两个板盾面;若水流较大,从石盾边周缘裂隙口流出的水,可向下再形成石钟乳和石幔。
丰都雪玉洞石盾(丰都县文旅委供图)
边石坝:是一种在洞穴池边缘像小型梯田状地貌的石埂边坝。含碳酸钙的缓流在溶洞内斜坡上流动时,发生碳酸钙淀积形成的。成片的边石坝往往组合形成边石坝田,形似梯田,常被人称为仙人田。溶洞外也十分常见,如四川黄龙边石坝景观。
丰都县九龙洞边石坝
其他景观
除滴石、流石景观外,溶洞中还有许多其他类型的景观。如石花、穴珠、卷曲石、月奶石等等。
芙蓉洞文石花
丰都玉龙洞石膏花
穴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