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无障碍 | 关怀版 区县规划自然资源局 登录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互动交流>在线访谈

自然资源部举行8月份例行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

日期:2023-08-23

8月23日,自然资源部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以下为文字实录: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主任谢承祥:各位媒体朋友们上午好!欢迎大家参加自然资源部8月份例行新闻发布会。

今天的发布会主要有四方面内容:一是介绍“七下八上”关键期地质灾害和海洋灾害防范工作情况;二是介绍《自然资源部关于加快测绘地理信息事业转型升级 更好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有关情况;三是介绍2023年“最美自然守护者”宣传发布活动情况;四是介绍2023年测绘法宣传日暨国家版图意识宣传周主场活动情况。

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有:地质勘查管理司司长熊自力、国土测绘司司长张继贤、地理信息管理司司长李永春,他们将向大家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下面,我先简要介绍2023年“最美自然守护者”宣传发布活动和2023年测绘法宣传日暨国家版图意识宣传周主场活动情况。

关于2023年“最美自然守护者”宣传发布活动,2021年,我们联合中宣部联合开展了首届“最美自然守护者”宣传发布活动,最终评选出10名长期奋战在自然资源工作一线的先进典型,在各大媒体进行了广泛充分的报道,为激励自然资源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见贤思齐、比学赶超,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营造了良好氛围。根据“最美自然守护者”宣传发布活动每两年举办一次的工作安排,近日,经中宣部批准,由中宣部、自然资源部联合,我们正式启动了2023年“最美自然守护者”宣传发布活动,面向自然资源系统推选10个优秀典型,具体情况大家可上我部官网查阅活动通知,欢迎在座的各位媒体,积极报道活动开展情况和典型人物事迹,向全社会宣介新时代自然资源工作者良好的精神风貌和感人的工作事迹。

关于2023年测绘法宣传日暨国家版图意识宣传周主场活动。今年将迎来第20个全国测绘法宣传日,主题为“规范使用地图 一点都不能错”,8月28日上午,自然资源部将联合浙江省人民政府在浙江德清举办主场活动,活动将聚焦国家版图意识宣传教育和测绘地理信息工作成效,发布“2023年版标准地图”和“规范使用地图 维护地理信息安全”互联网企业倡议书,并请业务司局负责同志介绍测绘法修订实施、数字地图与应用、数字中国时空基底建设等情况,分享各地在测绘地理信息应用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举办少儿手绘地图大赛颁奖仪式和全国国家版图知识竞赛(中小学组)启动仪式等。欢迎各位记者届时积极参与活动并开展宣传报道,为强化公民国家版图意识,推进测绘地理信息转型升级助力生态文明建设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下面请地质勘查管理司熊自力司长介绍“七下八上”关键期地质灾害和海洋灾害防范工作情况。

自然资源部地质勘查管理司司长熊自力:谢谢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大家好!首先我谨代表地质勘查管理司,对大家长期以来对地质勘查管理工作的关心与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下面由我给大家简要介绍1-7月份地质、海洋灾害情况及“七下八上”地质和海洋灾害防治工作情况。

今年1-7月,全国共发生地质灾害1243起,发生造成人员死亡失踪的地质灾害26起,造成52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约26794万元,在此我们也对因灾罹难的同胞表示沉痛的哀悼。共成功预报地质灾害132起,避免了1606人的可能因灾伤亡。

“七下八上”历来是我国每年防汛的关键期。据气象部门统计,今年7月16日至8月15日,我国暴雨区域集中,极端性强,全国共出现7次暴雨过程,华北、东北分别遭受3次暴雨过程袭击,其中华北多地日降水量破历史记录。

自然资源部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工作的系列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采取各项有力措施,全力做好“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特别是台风“杜苏芮”和“卡努”登陆前后地质灾害防范应对和海洋灾害防御工作。

一是加强研究部署,强化事前防范。7月15日,我部主要负责同志组织召开2023年全国“七下八上”关键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调度部署视频会议,要求紧盯重点区域和重点时段,对全力做好全国“七下八上”关键期地质灾害防范工作进行再部署再要求。8月1日印发《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当前地质灾害防范各项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督促指导相关部门和有关单位落实防灾责任,及时处置各类突发状况。8月3日和8月8日,部主要负责同志2次主持召开部长专题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的重要批示精神和其他中央领导同志的批示要求,部署受台风“杜苏芮”“卡努”影响地区的地质灾害防范和海洋灾害预警预报措施。8月8日,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台风“卡努”海洋灾害应对工作的通知》,要求部属各有关单位进一步做好台风“卡努”海洋灾害防御工作,加强值班值守,强化应急备勤,把海洋观测监测、数据传输、预警预报、会商研判、信息发布和灾害评估等重要环节落到实处;加强会商研判,重点关注“卡努”的发展态势,同时关注第7号台风移动走向和强度变化,及时发布预警预报;及时派出专家工作组,针对重点隐患区,加强对地方海洋灾害防御的指导;实行信息零报告制度,第一时间报送灾情信息。

二是加强会商预警,强化防御响应。地质灾害防范应对方面:“七下八上”特别是台风影响期间,我部组织有关地区召开2次视频会商调度会,研判北京、河北、吉林、黑龙江、内蒙古等地的地质灾害风险发展趋势,分析防范重点区域,及时启动和调整防御响应等级,研究针对性防范措施。7月15日—8月16日,我部滚动发布国家级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产品73期,针对受多轮强降雨过程和台风“杜苏芮”“卡努”影响的18个省份,启动地质灾害防御Ⅲ级、Ⅳ级响应12次,派出14个由司局级领导带队的工作组及驻守专家,会同地方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加强风险研判和预警发布,赴预警区和重要隐患开展巡查排查,及时向地方提出防范应对和临灾处置建议,督促指导地方落实应急预案和预警响应措施,有力支撑指导了各地防灾工作。海洋灾害防御方面:我部组织各有关单位加密观测监测,强化会商研判,及时发布预报预警,加强对地方海洋灾害防御的指导。针对三次台风过程,共启动海洋灾害应急响应4次,共发布海洋灾害警报57期,开展应急视频会商19次,参加国家防总会商调度会11次。共派出工作组4批次,赴广东、福建、浙江和辽宁4省5地市开展现场踏勘、灾情调查和影响评估等工作。

三是加强培训演练,强化排查转移。今年1—7月,全国共开展地质灾害演练88113场,培训58820次,参加人数分别达283.5万人·次和233.6万余人·次。全国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共计派出专家及技术人员85.2万余人·次,排查巡查隐患点149.9万余处·次(重复计数),紧急处置各类地质灾害险情或隐患6437处。其中:“七下八上”期间,我部指导各地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紧盯重点时段和重点区域,强化巡查排查,指导避险转移,尽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如:北京发布9期区域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6期道路崩塌预警,针对高风险泥石流沟发布300余次地质灾害预警提醒,协助地方政府提前转移2.9万余人。雨后安排部署45支地灾应急调查队伍出动1715人次,动员部署1163名群测群防员全力开展防灾救灾工作,排查隐患5400余处,处置地质灾害1200余起。河北组织51组132人下沉9个山区市71个重点县,排查隐患2600余处,协助地方政府转移2万余人。辽宁组织排查隐患6000余处,协助地方政府转移2万余人。吉林巡查排查3800余处隐患,协助地方政府转移2700余人。黑龙江共出动8000余人次,排查隐患6400余处,指导公路部门临时封闭24条道路,协助地方政府转移3800余人,成功避让9起灾害,避免908人可能伤亡。浙江组织对5886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和风险区开展巡查,实现全省全覆盖。谢谢大家!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主任谢承祥:谢谢熊司长!下面请国土测绘司张继贤司长介绍《自然资源部关于加快测绘地理信息事业转型升级 更好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有关情况。

自然资源部国土测绘司司长张继贤:谢谢主持人,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同大家见面,在这里我也代表国土测绘司,对大家长期以来对国土测绘工作的关心与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下面我就《自然资源部关于加快测绘地理信息事业转型升级 更好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作简要介绍。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测绘地理信息工作,对新时代新征程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发展提出了新定位,对测绘地理信息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对传承和弘扬测绘精神塑造行业新面貌提出了新期待。为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测绘地理信息工作的新定位、新要求、新期待,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数字中国、数字经济等战略部署,近日,自然资源部出台《自然资源部关于加快测绘地理信息事业转型升级 更好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测绘地理信息事业的发展方向、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

《意见》坚持目标导向和需求导向,提出加快推进测绘地理信息事业理念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确定了“为数字中国建设打造统一的时空基底、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丰富的数据要素保障、为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营造优良环境、为构建新安全格局严守测绘地理信息管理底线”的工作方向,从新型基础测绘体系建设、实景三维中国建设、测绘地理信息数据基础制度建设和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等方面明确了到2025年的发展目标,并展望了到2030年的中长期目标。

《意见》从强化测绘地理信息数据要素保障、拓展测绘地理信息赋能应用、构建测绘地理信息新安全格局、优化事业和产业发展环境、加强组织实施保障等方面作出工作部署。在强化测绘地理信息数据要素保障方面,加快建立新型基础测绘体系,夯实时空信息定位基础,丰富基础时空数据资源,推进行业和企业数据供给,健全测绘地理信息数据资源体系。在拓展测绘地理信息赋能应用方面,从支撑自然资源管理、赋能政府管理决策、助力数字经济发展、服务百姓美好生活等方面,深化测绘地理信息对高质量发展的全面支撑。在构建测绘地理信息新安全格局方面,加强地理信息安全监管,提升行业监管和服务能力,积极应对风险挑战,严守测绘地理信息安全底线。在优化事业和产业发展环境方面,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健全测绘地理信息管理体制机制,加强科技创新引领和重大工程牵引,健全技术标准体系,优化生产组织结构,加强测绘地理信息保障能力建设,优化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环境。同时,《意见》提出要加强组织领导、探索多元投入、加强宣传引导等组织实施保障,确保转型升级各项任务有效落实。

《意见》将以推动测绘地理信息事业转型升级、支撑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主线,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谢谢大家!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主任谢承祥:谢谢张司长,下面,请各位记者提问,大家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单位。

中国之声记者:测绘地理信息是重要的数据要素。对于进一步做好数据保障、激发数据潜能、释放数据价值,《意见》提出了哪些政策措施?

自然资源部国土测绘司司长张继贤:数字经济与大数据时代,测绘地理信息既是重要的战略性数据资源,又是新型生产要素。为充分发挥测绘地理信息数据要素保障作用,激活测绘地理信息数据要素潜能,《意见》对数据供给和应用进行了系统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

在数据供给方面,强化测绘地理信息数据要素保障,打造数字中国统一的时空基底。主要有4个方面:一是加快构建新型基础测绘体系,建立以现代测绘基准、实景三维中国、时空大数据平台为主要内容的新型基础测绘业务格局;二是夯实时空信息定位基础,持续完善国家测绘基准,构建基于北斗的全国基准站“一张网”,提升测绘基准公共服务能力和北斗产业化水平;三是丰富基础时空数据资源,加快推进实景三维中国建设,加强航空航天遥感影像统筹,提升数字中国时空信息数据库的规模和质量;四是推进行业和企业数据供给,加强行业地理信息的共享和利用,鼓励社会力量依法依规采集和处理测绘地理信息数据,不断丰富测绘地理信息数据资源体系。

在数据应用方面,拓展测绘地理信息赋能应用,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主要从4个方面发力:一是支撑自然资源管理,推动时空大数据与自然资源管理的深度融合,促进自然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优化配置;开展空天地网一体化遥感监测,支撑自然资源和国土空间保护、利用的全程监管。二是赋能政府管理决策,全面推进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支撑政府部门信息化建设及治理模式不断创新。三是助力数字经济发展,加工编制公众版测绘成果,并大力促进测绘地理信息在数字经济新业态发展中的应用,释放测绘地理信息数据要素价值。四是服务百姓美好生活,包括建设新一代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天地图)等,基于时空大数据打造智慧便民生活圈,丰富购物消费、居家生活、养老托育、家政服务等数字化应用场景。

《人民日报》记者:今年“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特别是受台风“杜苏芮”“卡努”影响,我国多地发生不同程度的地质灾害和海洋灾害。请问,下阶段我国地质灾害和海洋灾害发生趋势是什么?自然资源部门有哪些针对性部署?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主任谢承祥:当前,我国仍处于主汛期,全国多地暴雨、洪涝、台风等灾害仍然高发,华北、东北部分山区土壤含水量已经饱和,地质灾害风险高,依然不能有丝毫放松。根据地质灾害多年发生规律和相关气象预测,八月下旬至九月上旬,华北地区的北京北部和西部、河北中北部,东北地区的吉林南部和东部、辽宁东部等地,受“七下八上”强降雨影响,山区土壤已经或接近饱和,在短时强降雨影响下发生地质灾害的风险依然较高,局部地区发生崩塌、滑坡及链式灾害的风险高。

下一步,自然资源部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8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要求,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地质灾害和海洋灾害防范各项工作。一是督促各地持续紧盯两个防范重点。第一个是重点地区,既包括县城、重点集镇、学校、医院、敬老院、农家院等集中居住区,还包括交通干线、山区道路、重点水库库区、工矿场所、在建工地工棚、旅游景点景区、度假休闲场所等流动人员较多的地区;第二个是加强长历时降雨、短时局地强降雨、旱涝急转和半夜大雨等重点时段防范。二是加强会商研判和监测预警,突出临灾预警,强化预警指向性,落实直达基层防灾责任人的临灾预警“叫应”机制,加强预警和应急响应联动,落实应急预案行动措施,指导相关地区做好雨前雨中和雨后排查巡查,提前做好人员撤离预案,预置技术力量和技术装备。协助地方政府关键时刻果断撤离转移危险地带群众,确保应转尽转、应转早转。三是持续关注台风海洋灾害发展形势,开展加密观测,提前研判会商,滚动发布预警报信息,及时派出工作组指导开展灾害防御工作。

央视总台记者:为什么要加强国家版图意识宣传教育?近些年开展了哪些工作?

自然资源部地理信息管理司司长李永春:感谢记者的提问。正确的国家版图,是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象征。开展国家版图意识宣传教育,其目的是促进公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和历史长河中了解国家版图、认知国家版图,从而树立国家版图意识,增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自觉性。国家版图意识宣传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组成部分。中央领导同志高度重视国家版图意识宣传教育和地图管理工作,近年来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地图管理条例》也对国家版图意识宣传教育有明确要求。

地图、文字、影像、绘画都可以描述国家版图,但是地图是国家版图的最常见、最直观的表现形式。因此,地图除了具有严密的科学性之外,还具有严肃的政治性、严格的法定性。

近年来,自然资源部会同相关部门在国家版图意识宣传教育方面主要开展了如下工作:一是持续开展“一周两赛三进”活动。即以8月29日测绘法宣传日为重点,连续五年开展国家版图意识宣传周活动,在全国掀起国家版图意识宣传教育高潮,同时,举办国家版图知识竞赛和少儿手绘地图大赛、国家版图意识宣传教育“进学校、进社区、进媒体”活动。二是发布标准地图,为社会公众提供权威、准确、便捷的公益性地图服务,从源头上减少“问题地图”的出现。目前,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均提供了在线发布路径和标准地图服务。三是加大“问题地图”监管力度,对电视、网站、报刊、商铺、新媒体等各载体发布的不符合我国规定、未正确表达我领土主张的地图,依法依规进行调查处理。四是完善地图管理政策法规,陆续发布《公开地图内容表示规范》《测绘地理信息管理工作国家秘密范围的规定》,制定新型地图产品审查规范,确保地图应用和管理规范有序。

《证券日报》记者:实景三维中国是新型基础测绘的标志性产品,是数字中国数据资源体系的重要内容。目前实景三维中国建设取得了哪些成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应用场景有哪些?

自然资源部国土测绘司司长张继贤:感谢记者的提问。实景三维中国作为真实、立体、时序化反映和表达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时空信息,通过“人机兼容、物联感知、泛在服务”,来实现数字空间与现实空间的实时互联互通,为数字中国提供统一的空间定位框架和数字化分析基础。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部署要求,自然资源部正在加快推进实景三维中国建设。

截至目前,在地形级实景三维建设方面,覆盖全国陆地国土的10米格网新一代数字高程模型全面建成,完成了东部和西部重点区域约600万平方千米优于5米格网地形三维模型建设;建成了11版覆盖全国陆地国土2米分辨率、2版覆盖重点区域优于1米分辨率影像数据,实现影像成果由不定期获取向按季度采集和提供的跨越;完成了黄河流域约40万平方千米基础地理实体数据建设。在城市级实景三维建设方面,共计26个省(区、市)264个城市,开展约5.52万平方千米城市三维模型建设,在地方数字化转型和智慧城市建设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实景三维中国建设坚持“边建边用”原则,围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目前有灾害防治、智慧安防与调度、历史文化保护、国土空间规划、耕地保护、节约集约用地等22大类、近百余种应用场景。给大家举例来说,城市精细治理方面,杭州依托实景三维打造“数字国土空间”,整合全域规划、自然地理信息、人口、法人、经济社会、交通等数据,实现人、地、楼、房、企等基础信息的关联,开发了人口密度、公共配套、轨道交通站点、景观分析等工具,支撑城市空间三维数字化、治理智能化、监管精准化。又如,乡村振兴方面,海南通过打造实景三维·琼中,集成国土空间规划、征地、基础地理数据、灾害应急等40余项数据,有力支撑了产业项目落地、乡村规划编制、综合整治等,助力琼中乡村振兴。比如,服务公众,湖南基于实景三维,复刻现实世界的张家界自然地貌和人文景观精华,实现足不出户在线实景浏览和漫游,为张家界旅游发展大会提供全方位、多时态、可视化的服务。比如,生态保护,陕西以实景三维数据为支撑,对秦岭区域内生态环境保护状况进行实时动态监测,及时发现各类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为秦岭区域生态环境健康发展提供服务和保障。

凤凰卫视记者:相信在座很多媒体朋友和我一样,是用手机导航来到自然资源部参加新闻发布会的。那么,请问发布人,现在公众关注的自动驾驶地图、智能汽车基础地图是否也会像手机地图这样普遍呢?自然资源部采取了什么样的措施?

自然资源部地理信息管理司司长李永春:首先,非常感谢您关注并使用地图产品!

导航电子地图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目前已深度融入到百姓的生活。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导航电子地图产品模式、内容也在发生着诸多变化。目前大家关心的自动驾驶地图、智能汽车基础地图,就当前我们认知而言,是一种新型的导航电子地图,在位置精度、要素内容、更新频率、应用场景等方面与传统导航电子地图有所区别。

党的二十大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自然资源部支持业界利用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基于时空大数据,加快数字地图、导航定位等地理信息数据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融合,近几年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在政策保障方面。2020年,会同11部门联合印发了《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对智能汽车基础地图做出规划,2022年我部印发《自然资源部关于促进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维护测绘地理信息安全的通知》,2023年印发《公开地图内容表示规范》等。

二是在试点实践方面。2019年,我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北京市人民政府签署《关于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和自动驾驶地图应用试点的合作协议》,支持北京在亦庄开展自动驾驶地图测试区建设。2022年,我部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工作的意见》,支持、指导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重庆6个城市开展智能网联汽车高精度地图应用试点工作。

三是在地图审核方面。先后经过安全评估、制定审查规范、实施行政许可等步骤,促进了面向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的高级辅助驾驶地图产品的投产。在此基础上,2023年,全面放开普通道路高级辅助驾驶地图应用。

四是在技术研发方面。针对自动驾驶需求,组织优化升级地图保密处理技术和相关插件。组织实施基于国产密码的数字化测绘体系安全技术改造示范工程,专项推进解决自动驾驶地图采集、传输和在线更新等环节安全问题。

五是在标准研制方面。印发了《智能汽车基础地图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对智能汽车基础地图标准体系做出了建设规划。目前正按第一阶段工作目标推动相关重点标准的研制工作。

通过上述工作,我们在坚守地理信息安全底线的同时,进一步释放了地理信息潜能,促进了自动驾驶地图的应用。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改革完善政策制度、推动试点试验、改进监管方式方法、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加快标准研制,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的自动驾驶地图产品走进大家的生活,为低碳绿色出行助力。

《新京报》记者:当前测绘地理信息为共享经济、智慧出行、物流快递等提供服务保障,社会公众日常生活都离不开。请问《意见》在优化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环境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

自然资源部国土测绘司司长张继贤:感谢记者的关心和提问。自然资源部立足自身职责,聚焦制度政策供给,围绕“促进”“推动”,主要是在强化政策支撑、优化产业生态上下功夫,助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主要有4个方面的举措。

一是开放基础数据资源。加工和编制多尺度、多类型的公众版测绘成果,推动测绘地理信息数据安全有序开放。目标是“十四五”期间实现95%的用户使用公众版测绘地理信息成果。

二是积极探索制度创新。探索建立测绘地理信息数据产权登记、流通交易、安全治理等基础制度,规范测绘地理信息数据管理、流通和使用。建立测绘地理信息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度,制定地理信息数据流通和交易负面清单。建立健全测绘地理信息公共数据有偿使用和收益分配机制,鼓励更多社会力量进行增值开发和利用。

三是着力优化产业生态。加快推广使用安全可信的地理信息技术和设备,引导企业加大创新投入,推动地理信息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迈进。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鼓励社会力量依法依规采集处理测绘地理信息数据,加大数据要素供给。优化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环境,促进北斗导航定位、数字地图、遥感等测绘地理信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推动地理信息特色服务出口基地建设,支持测绘地理信息企业拓展国际业务。

四是充分发挥测绘地理信息行业协会作用。充分发挥测绘地理信息行业协会在反映企业诉求、保护企业权益、妥善处理纠纷、协助政府监管等方面作用,支持其建立健全行业自律机制。谢谢。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主任谢承祥:感谢各位媒体朋友对自然资源工作的大力支持!今天的例行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