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 /2023-00049 | [ 发文字号 ] | |
[ 主题分类 ] | 其他 | [ 体裁分类 ] | 预案 |
[ 发布机构 ] | 巴南区规划自然资源局 | ||
[ 成文日期 ] | 2023-02-02 | [ 发布日期 ] | 2023-02-02 |
重庆市巴南区2022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重庆市巴南区2022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为切实做好我区2022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加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体系建设,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切实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可靠的地质安全保障。根据《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条例》、《2022年全市安全生产与自然灾害防治工作要点》、《重庆市2022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全区地质灾害基本情况
全区目前已查明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有284处(其中库区37处,非库区247处),涉及人口1335户3736人,房屋5621间,涉及财产2.15亿元,主要分布在接龙镇、南泉街道、石龙镇、麻柳嘴镇、双河口镇、安澜镇、木洞镇等镇街。灾害类型以滑坡和危岩崩塌为主,其中:滑坡222处、占78.16%,危岩崩塌53处、占18.66%,不稳定斜坡3处、占1.06%,地面塌陷3处、占1.06%,库岸3处、占1.06%。
二、2022年地质灾害发展趋势预测
据气象部门预测,预计2022年我区气温总体较常年略偏高,接近去年,高温日数接近常年,较去年偏多;全年降水量总体较常年偏少,较去年偏多。汛期(5~9月)旱涝交替、涝重于旱,暴雨洪涝接近常年和去年,局部偏重,有4~6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主要多雨时段在5月下旬、6月中下旬、7月上旬、8月下旬和9月上旬,局地可能出现极端暴雨,暴雨诱发山洪、地质灾害风险高。气象干旱程度接近常年和去年。
经组织地质专家会商研判,综合气象预测情况及我区地质灾害发生特点,预计2022年全区地质灾害发生频率总体较常年偏高,较2021年偏低。其中:3~5月,全区地质灾害发生频率较常年及2021年偏高;6~8月,全区地质灾害发生频率较常年偏高,较2021年偏低;9~11月,全区地质灾害发生频率较常年及2021年偏低。
根据三峡水库调度方案,三峡库区1~4月为汛前消落期,5~9月为枯水运用期,10~12月为汛后蓄水期,受库水位蓄退水影响,三峡库区在汛前消落期及汛后蓄水期发生地质灾害的频率较高。
三、重点防治区及重点防范期
重点防范“两个80%”和“一个50%”,即80%的灾险情发生在雨季,80%的灾害发生在已有监测点之外,50%的灾险情为人为工程活动引发。
(一)重点防治区
地质构造部位重点防治区。南泉-一品的铜锣山背斜、木洞-惠民明月峡背斜、东泉-接龙桃子荡背斜、麻柳嘴-石滩丰盛场背斜四条主山两翼地灾多发生顺向滑坡;樵坪-界石-南彭的向斜台地和一品-安澜-圣灯山台地周边,在强降雨等因素作用下,易诱发崩塌等地质灾害。
2.重要水库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主要包括受三峡水库水位变动影响的木洞、双河口、麻柳嘴、李家沱、花溪、龙洲湾、鱼洞和莲花等镇街长江沿江岸坡及相邻区域,五布河、花溪河、一品河等区内主要河流的高陡峡谷和顺向岩质岸坡分布区,以及观景口水库、南湖水库、下涧口水库、丰岩水库、龙岗水库、滩子口水库、石桥沟水库等水库。在库水位涨落或强降雨等因素作用下,该区域可能发生滑坡、崩塌、塌岸等地质灾害。同时,要做好水利建设项目工程活动引发地灾隐患的防范,加强监测预警,定期研判地灾风险。
3.交通干线沿线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主要包括国省干线公路和农村公路沿线的未治理高边坡路段和高填方路段,其中渝习路、一陈路、长万路、渝道路、石小路沿线地质结构较为复杂,易发生地质灾害,要重点强化这些道路沿线地质排查治理。同时,要做好市在区交通建设项目工程活动引发地灾隐患的防范,加强监测预警,定期研判地灾风险。
4.城镇集中建设区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主要包括我区城镇集中建设区以及智慧总部新城公司、经济园区、公路物流基地、重庆国际生物城、重庆高职城等园区。我区城镇集中建设区内平场周边、切坡、地下工程开挖等人为工程活动强烈,易诱发滑坡、崩塌及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
5.矿山开采区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主要包括姜家、麻柳嘴石灰岩矿等矿山开采及影响区。上述区域是我区重要的矿产资源分布地,地质条件复杂,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突出,在降雨和采矿等因素诱发下,发生滑坡、崩塌、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的概率较大。
(二)重点防范期
4~9月,全区地质灾害发生频率较常年偏高,是我区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巴南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仍然严峻,每年1~4月为汛前消落期,5~9月为枯水运用期,受库水位蓄退水的影响,在汛前消落期及汛后蓄水期发生地质灾害频率较高。
四、地质灾害防治重点任务
(一)强化巡排查处置
一是按照区减灾委要求,建立重点防范期村(居)日巡查、镇(街道)周抽查、区级部门月检查的“日周月”地质灾害隐患监测机制。核查确定的新增地质灾害隐患,要立即按程序纳入“四重”网格监测体系,落实“四重”网格员开展监测预警工作。二是督促“四重”网格人员落实“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制度,密切关注水雨情变化,严防死守已查明的284处地灾点,加强以下五个重点区域的巡排查:一是对全区已有地质灾害隐患点中的危岩和中风险地灾点;二是长江沿线的库区地质灾害隐患点;三是沿铜锣山、樵坪山、一陈路等交通沿线;四是城镇集中建设区内切坡、开挖等人为工程活动区域;五是人口密集区临水临边临坡临崖临岩房屋等重点区域,特别是学校、养老院、菜市场,商业中心、街区等人口密集地区和“一老一少”集中地区。
(二)开展危岩崩塌专项排查
按照属地属事原则,充分依靠广大群众,紧密结合专业队伍,集中力量认真做好危岩(崩塌)隐患排查工作,查明危岩(崩塌)隐患发育分布情况、影响范围及威胁对象,提出防控措施建议。危岩(崩塌)风险隐患排查重点总体上集中在“六大区域”。一是城镇人口密集区周边:城镇、学校、医院、商场、集市、厂矿、集镇等人口聚集区周边以及上方存在陡崖、危岩威胁区域。二是农村山区农房周边:农村山区集中居住点、村民自建房屋周边及上方存在陡崖、危岩威胁区域,对植被覆盖的陡崖和危岩威胁区域特别要仔细排查。三是交通沿线:国道、高速公路、省道、乡道、“四好”农村路等道路沿线可能威胁道路安全的切坡、陡崖、危岩威胁区域。四是铁路沿线:铁路沿线可能威胁铁路安全的切坡、陡崖、危岩威胁区域。五是江河沿线:长江干流、支流等河流水系沿岸可能威胁航道安全和可能形成次生涌浪灾害的陡崖、危岩威胁区域。六是旅游景区周边:各级旅游景区可能形成危岩(崩塌)灾害的陡崖、危岩威胁区域。
(三)强化治理搬迁
一是抓好危险点搬迁。今年将继续对危险性大、治理难度大的隐患点实施避险搬迁,特别是已查明的53处危岩崩塌地灾点以及地灾点叠加危房区域的住户,今年计划实施搬迁29户以上,完成市级金土搬迁113人。坚持避让优先,结合宅基地复垦、危旧房改造、倒房重建、乡村振兴等项目和资金,落实宅基地复垦项目“四优先”原则,积极向市规划自然资源局申报地质灾害“金土工程”项目补助。二是加大工程治理力度。推进石龙镇牌坊滑坡、龙洲湾街道鱼胡路轻轨站危岩、莲花街道云篆风清风景区危岩崩塌、李家沱街道麒龙村4社砂厂旁危岩崩塌等4处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治理项目,相关镇街要强化“为人民服务,保一方平安”的主体责任意识,敢于担当、积极作为,在确保工程质量、数量及安全生产的前提下,抢抓施工工期,确保按期完成。
(四)强化紧急避险
各镇街、区级有关部门要以人为本,进一步强化主动避险工作,强化短时临灾会商,强化雨前、雨中、雨后实时调度。要实时关注气象预警预报,及时将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信息传达至“四重”网格员和受威胁群众,增强受威胁群众的临灾避险意识,坚决按照“三个紧急撤离”的原则(即:一是危险隐患点强降雨时紧急撤离;二是隐患点发生异常险情时紧急撤离;三是对隐患点险情不能准确判断时紧急撤离),组织受威胁群众采取投亲靠友、镇街统一租房等有力有效的过渡措施,果断疏散撤离避让并妥善安置,确保重点时段等特殊情况下受威胁群众不在危险区居住。要因地制宜制定转移避险预案,明晰转移对象、预警信号、路线、避险点、生活物资保障等。同时,针对受威胁群众老弱化现象、避险响应能力较差的村组户,要逐一核实登记并建立台账,逐村对标补短,逐户结对帮扶,建立特殊群体“明白卡”。
(五)持续开展降险处置
总结2021年开展降险处置的成功经验,继续实施地灾点降险处置工作。组织驻守地质队员会同各镇街对已查明的284处地质灾害隐患全面排查核实,针对部分地灾点存在排水不畅、局部坍塌等情况,编制切实可行的地灾点降险处置方案,采取修建截排水沟、清理土方、修建挡土墙或支撑处理等简易措施开展降险处置,有效降低地质灾害隐患点风险。
(六)强化人为工程活动监管
各镇街、区级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全区在建工程项目工地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的排查,督促在建工程的业主和工程建设单位切实履责,加大现场隐患排查巡视检查力度,加强对在建工地生活办公营地、生产设施、施工现场、周边环境的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坚决避免由于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到位、人员不在岗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对已排查确定的人为地质灾害隐患,能通过工程治理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的,做到应治尽治;能通过避险搬迁解除威胁的,制定搬迁计划、有步骤地避险搬迁;对难以实施工程治理和通过避险搬迁解除威胁的隐患,明确专职监测人员,配备专业实时监测设备,做到隐患点实时监测。同时,要加强对农房选址、建设的指导和监管,特别要加强平场、基础开挖等重要环节的指导和检查,防止和避免因高切坡、深开挖不当等人为工程活动引发地质灾害。
(七)强化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安全监管
各镇街和有关单位要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切实加强巡查督查,要把企业主要负责人履职、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整改措施落实、宣传教育等情况作为日常监管重点,坚持“检查诊断、行政处罚、整改复查”闭环管理。要定期开展辖区、行业内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在建项目安全生产大检查,督促施工单位加强施工管理,规范施工行为,全面开展安全隐患自查自纠,严格落实“日周月”排查制度。同时要加强隐患整治力度,一般隐患做到即查即改,重大隐患做到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
(八)强化地质灾害能力提升
一是各镇街、区级有关部门结合工作实际,在汛前组织修编地质灾害防治应急预案,对所有排查出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编制单点防灾预案,至少开展1次避险演练,使受威胁群众熟悉应急预案和报警信号,熟知撤离路线和避险安置场所。二是加强地质灾害应急物资装备保障,大力推进镇街地质灾害巡查、预警、转移避险等应急能力建设,深入开展多形式、多途径的地质灾害识灾、防灾、避险自救等知识的宣讲培训,全面提高基层地质灾害防灾意识和防灾水平。三是要切实加强地震地质救援队伍建设,配备与工作任务相适应的力量,应按照事权和责任划分及时安排地质灾害防治资金和加强必要的应急物资储备。四是区规划自然资源局继续派出10名地质队员驻守23个镇街,帮助和指导开展地质灾害巡查排查、监测预警、应急调查和处置等工作,切实做到组织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
五、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落实责任
各镇街、区政府有关部门务必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按照属事、属地的原则,把本行政区域、本行业内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作为防灾减灾重点工作部署好、落实好,健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党政同责”制度,健全“党委政府领导、规划自然资源牵头、地勘支撑、部门协作、基层组织、全民参与”的地质灾害共同防治责任机制。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各镇街要将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和防治任务落实到村(居)民委员会。
区规划自然资源局负责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监督;区应急局负责统筹协调全区地质灾害防治救援工作,组织开展地质灾害应急救援和调查评估工作;区经济信息委负责指导安全监管职责范围内工业企业生产活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区教委负责学校及周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区住房城乡建委负责统筹全区在建房屋建筑与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因施工诱发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区交通局负责监管职责范围内公路和长江干线以外航道沿线边坡及周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区城市管理局负责已建成移交并投入使用的城市道路及相应市政设施规划红线范围内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区水利局负责水利设施及周边、三峡库区移民迁建区高切坡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区文化旅游委负责指导做好旅游景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区卫生健康委负责组织有关医疗、卫生单位对灾区伤病人员实施救治和处置,做好灾后疫情防治工作。负责医疗、卫生单位及周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村(居)民委员会应当接受当地政府和区政府有关主管部门的指导和监督。一是加强对群测群防员的监管,做好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群测群防工作;二是结合实际,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活动;三是及时劝阻和举报在地质灾害危险区域从事容易引发地质灾害的活动;四是协助和配合做好地质灾害隐患点安全警示牌、标识牌、监测标志和隔离带(周界桩)以及治理工程等设施的保护工作;五是险情或灾情发生后,立即向镇街报告,并指挥村民做好自救互救。
(二)加强源头管控,严防人为灾害
各镇街、区级有关部门要严格执行各项防灾制度,严密防范不当人为工程活动诱发地质灾害。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工程建设,编制地质灾害易发区国土空间规划及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工程建设时,要严格执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及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与主体工程设计、施工、验收“三同时”制度,要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贯穿到建设项目规划、立项、设计、施工许可、验收等建设全过程。禁止在地质灾害危险区、极易发区和直接威胁区域从事可能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的活动。规划自然资源部门要加强与发展改革、建设、交通、水利等相关部门联动,建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防治措施建议落实情况抽查检查工作机制,督促相关部门和项目业主落实防治措施建议,严密防范不当人为活动诱发地质灾害。
(三)加大资金投入,强化工作保障
区财政部门要按照市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决定的实施意见》(渝府发〔2012〕53号)“地质灾害中、低易发区的区县年度专项资金不低于当年财政收入的2‰”之规定,足额预算我区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确保地质灾害防治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各镇街也要加大地质灾害防治经费投入,为地质灾害调查、监测、预报、搬迁、治理和应急处置等工作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区政府有关部门要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投入。
(四)强化督查考核,确保措施落实
区安委会、减灾委将地质灾害防治纳入区安全生产与自然灾害防治工作考核范围。各镇街、区级有关部门要按照“定量化、项目化、事项化”原则,重点从监测信息上报率、避险搬迁、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完成情况、单点简易避险演练以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成效等全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任务细化分解到每个季度,逐项落实。同时,要认真分析、总结近年来已经发生的地质灾害,分析总结其地质规律、避险意识、救援措施等防救各方面情况,认识梳理,总结经验,全方位提升我区地质灾害综合防治能力,有效降低风险。
附件:1.巴南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值班电话
2.巴南区各镇街驻守地质队员一览表
3.重庆市巴南区2022年度地质灾害隐患点一览表(另
册)
附件1
巴南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值班电话 | |||||
单位名称 |
值班电话 |
传真 |
单位名称 |
值班电话 |
传真 |
莲花街道 |
61766765 |
61766386 |
区财政局 |
66222305 |
66222562 |
龙洲湾街道 |
66238888 |
66238013 |
区经济信息委 |
66221261 |
66211119 |
区民政局 |
66223744 |
66232477 | |||
鱼洞街道 |
66221219(白天)66221269(白天)66226904(夜间) |
66239290 |
区教委 |
66235935 66221221 |
66232359 66221221 |
李家沱街道 |
62851267 |
62855770 |
区住房城乡建委 |
66222850 |
66238354 |
花溪街道 |
62858685(白天)62561295(夜间) |
62858685 62561295 | |||
南泉街道 |
62848565 |
62841234 |
区交通局 |
66221409 |
66233965 |
一品街道 |
66480001 |
66480001 | |||
惠民街道 |
66412483 |
66422345 |
区城市管理局 |
66238819 |
66228103 |
南彭街道 |
66416801 |
66428965 | |||
界石镇 |
66419252 |
66410232 |
区水利局 |
66222474 |
66222474 |
二圣镇 |
66451181 |
66451067 | |||
东温泉镇 |
66459527 |
66459527 |
区文化旅游委 |
66228249 |
66239949 |
姜家镇 |
66457063 |
66457033 | |||
安澜镇 |
66484013 |
66484606 |
区卫生健康委 |
66246623 |
66246620 |
木洞镇 |
66436081 |
66436082 | |||
接龙镇 |
66478087 |
66478418 |
区应急局 |
66221191 |
66233231 |
双河口镇 |
66433091 |
62418632 | |||
麻柳嘴镇 |
66438085 |
66438013 |
区公安分局 |
66221477 |
66371033 |
丰盛镇 |
66431107 |
66431982 | |||
石滩镇 |
66474379 |
66474480 |
区规划自然资源局 |
66237300 |
66237300 |
石龙镇 |
66471282 |
66471282 | |||
天星寺镇 |
66458060 |
66458067 |
区气象局 |
66242422 |
66242422 |
圣灯山镇 |
66489073 |
66483360 |
附件2
巴南区各镇街驻守地质队员一览表 | |||
驻守地质队 |
驻守镇街 |
驻守人员 |
联系手机 |
重庆136地质队 |
惠民街道 |
陈志亮 |
18875134050 |
二圣镇 | |||
姜家镇 |
刘宗君 |
17323589157 | |
东温泉镇 | |||
天星寺镇 | |||
石滩镇 |
曾令灏 |
15123190488 | |
一品街道 |
刘涛 |
18623144556 | |
安澜镇 | |||
南泉街道 |
谢丰 |
15826194470 | |
鱼洞街道 | |||
龙洲湾街道 | |||
莲花街道 | |||
重庆607地质队 |
木洞镇 |
尹静 |
18983600322 |
双河口镇 | |||
界石镇 |
刘彧 |
13500397028 | |
南彭街道 | |||
圣灯山镇 | |||
接龙镇 |
李琴芬 |
13594656582 | |
花溪街道 | |||
丰盛镇 |
熊靖 |
13983309324 | |
麻柳嘴镇 | |||
石龙镇 |
吕友贺 |
13883380319 | |
李家沱街道 |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