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区县规划自然资源局 |注册

重庆市南川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政务公开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应急管理 >应急预案

[ 索引号 ] 11500000MB1917021F/2025-00017 [ 发文字号 ]
[ 主题分类 ] 综合政务 [ 体裁分类 ] 公文
[ 发布机构 ] 南川区规划自然资源局
[ 成文日期 ] 2025-04-23 [ 发布日期 ] 2025-05-15

南川区2025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南川区2025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为切实做好全区2025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等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全区地质灾害风险隐患概况

南川区属山地为主的丘陵地区,地质条件较为复杂,是重庆主城都市区中地质灾害隐患较为严重的区县之一。全区地质灾害高易发区约662.59平方公里,占区域面积的25.58%;中易发区1063.19平方公里,占区域面积的41.05%;低易发区795.69平方公里,占区域面积的30.72%;非易发区68.47平方公里,占区域面积的2.65%。截至目前,全区现有地质灾害四类风险源5066处,其中:地质灾害隐患点195处,隐患边坡 3959处,潜在泥石流沟104处,临坡、临崖、临沟、临水区域808处。195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隐患点中:滑坡124处、地面塌陷12处、地裂缝1处、危岩崩塌57处、泥石流1处,共计威胁居民群众2706户11013人,潜在经济损失约17.71亿

二、2025年地质灾害发生趋势预测

(一)成灾及诱发因素分析。据气象部门预测,2025年我区气候年景较差,气温偏高、降水偏少,总体旱涝并重。汛期有2-4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预计4月中下旬、9月中旬、10月中旬、11月上旬、11月下旬和12月上旬,大部分地区有7次6天左右连阴雨时段,阴雨次数总体与常年相当。综合气象预测结论及我区地质灾害发生规律,预计2025年全区地质灾害发生频率总体接近常年。全区地质灾害发育分布既受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和地层岩性的影响,也与降雨、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密切相关,预计今年全区地质灾害诱发因素及规模仍将以降雨诱发的中小型滑坡、危岩崩塌为主,首要诱发因素仍是局部地区强降雨,其次为不合理工程建设活动。

(二)其他因素诱发地质灾害趋势预测。地震对地质环境的影响不可忽视。目前,全球已进入地震相对活跃期,重庆市范围内共有五条主要控震构造,其中有三条影响我区:七曜山—金佛山基底断裂带以走向50°左右横穿我区中部;长寿—遵义基底断裂与七曜山—金佛山断裂交汇于南川;方斗山基底断裂影响我区东北部。若我区受地震波及,对地质环境影响将较为强烈,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将有增多趋势。

三、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及重点防范期

(一)重点防范区

根据全区孕灾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发育规律和灾险情发生特点,结合1∶5万地质灾害区域风险调查成果、小流域分布和我区地质灾害综合治理成效,综合考虑气象风险预测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确定全区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

一是南部、东部乡镇滑坡崩塌重点防范区。南部、东部乡镇因构造、岩性的差异性造成辖区内沟壑纵横,地貌特征呈复杂化和多样化,特别是金山镇、头渡镇、大有镇、古花镇等南部乡镇以及三泉镇、水江镇、山王坪镇等东部乡镇,呈现出山势较高、切割强烈、峡谷偏多的特征,为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的发育提供了地形地貌条件。需重点防范的地质灾害点包括三泉镇罗当口危岩、水江镇大岚垭滑坡、金山镇李家湾滑坡、金山镇香炉湾滑坡、头渡镇青岗林滑坡、头渡集镇新区古崩塌体等。

二是矿山滑坡崩塌地面塌陷重点防范区。目前我区矿山地质灾害仍以地下矿山开采活动诱发为主,已形成南平、南城、东城、水江等四大采煤沉陷区,重点防范矿区为重庆能投渝兴能源有限公司红岩煤矿和南平煤矿、宏能煤矿、东胜煤矿、水溪煤矿、水江煤矿等开采强度较大的矿区。虽然煤矿均已关闭,但地下开采后对地面采动影响有一定的滞后性,该区域地质条件复杂,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十分突出,在降雨和采矿影响等因素诱发下,发生滑坡、崩塌、地面塌陷、地面沉降、矸石山失稳等地质灾害的概率较大。

三是水库周边滑坡崩塌重点防范区。主要包括区内在建洪塘水库、水大丘水库、油榨房水库及相关附属设施,已建成的鱼跳水库、肖家沟水库、土溪水库、鱼枧水库、金佛山水库等水位消落区。该区域地质条件复杂,人类工程活动频繁,修建过程中堆放的弃渣弃土在强降雨或水位涨落等因素作用下,发生较大规模灾(险)情的概率较大。

四是交通形成沿线滑坡崩塌重点防范区。主要包括已建成和在建交通干线沿线及其周边区域。渝湘复线高速南川段、渝湘高速南川段、南万高速南川段、南道高速南川段、南两高速南川段、包茂高速南川段、渝厦高铁南川段、国省道等已建成交通干线沿线周边区域,重点防范未治理高边坡、潜在不稳定的高填方路段在降雨等诱发下可能发生的滑坡、崩塌及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渝湘复线高速桥塘服务区连接道、南道高速山王坪互通至山王坪旅游道路连接线、G243头风路改线段等重要连接线和国省道重要交通干线沿线周边区域,重点防范修建过程中弃渣弃土不合理堆放可能造成渣场边坡失稳引发的次生灾害,同时重点防范高边坡施工可能诱发的滑坡、崩塌。其他交通干线沿线以及通村、社通公路周边区域受建设开挖、切坡、填方、降雨等诱发因素影响,发生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的概率较大。

五是工程建设和其他行业重点防治区。金佛山景区、神龙峡景区、178环线等旅游风景区,山区农村房前屋后斜坡区域,重点防范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

(二)重点防范期

    我区2025年度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为2025年4月至11月、2026年2月14日至2月28日。根据历年数据统计,我区地质灾害的发生受降雨影响明显,表现出与降雨密切的相关性和群发性,暴雨天气发生后需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四、地质灾害防治重点任务

根据全市统一安排,2025年为“地质灾害防治能力提升年”,对照“人防、技防、工程防、管理防”要求,实施开展“地质灾害基础能力提升、数字化治理能力提升、综合治理能力提升、管理能力提升”四大行动。

(一)实施地质灾害基础能力提升行动。一是进一步夯实“四重”网格化管理。健全村、社区、企业地防员和“四重”网格员制度,落实专职工作人员,明确防灾工作职责,加强对“四重”网格员和地防员的指导和监管。对已纳入监管的地质灾害隐患点,优先选择威胁区范围内的人员为群测群防员,进一步指导群测群防员和地防员加强地质灾害的识灾防灾避灾知识培训,强化责任落实,夯实防灾基础。按照“站管师、师管员、片区责任人管员”的双重管理模式,加强和规范群测群防员的管理。二是进一步强化地质灾害专业队伍支撑作用。规范和加强地质灾害防治驻守支撑队伍管理,充分发挥专业单位人才、技术、装备优势,强化汛期驻守非汛期值守工作,选派12名驻守地质工程师汛期全天候驻守、留派3名驻守地质工程师非汛期值守,提供专业技术支撑,建立牵头驻守单位技术负责制,进一步完善驻守单位和驻守工程师履职能力考核机制,提升驻守服务保障质量和基层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三是进一步开展宣传培训演练工作。各乡镇(街道)、区级有关部门要制定计划,对辖区每一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宣传、培训和演练工作,提升群众应急处置、避险能力,让威胁区群众熟知预警信号、撤离路线和安全避险场所。每年至少集中开展1次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培训工作,同时还要深入学校、村社、企业、家庭等有针对性的开展地质灾害防灾宣传工作,对片区负责人、群测群防员开展应急处置、应急指挥决策能力培训,对受地质灾害威胁及周边的群众开展地质灾害识别和防治能力培训,加大对普通群众地质灾害防治科普知识的宣传普及力度,把宣传普及工作落实到基层、落实到群众。结合“5·12防灾减灾日”“地球日”等主题日活动,采取多种宣传形式,普及地质灾害防治有关法律法规及防灾避灾科普知识,提高社会各界及广大群众防灾意识和自救能力。四是大力推行地质灾害避险搬迁。按照“应搬尽搬”的原则,加大避险搬迁政策宣传力度,通过召开座谈会、院坝会、入户走访等方式,全面宣传避险搬迁相关政策,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正确引导群众科学选择安置方式,切实提高地质灾害受威胁群众对地质灾害搬迁政策的知晓率,有效推进避险搬迁工作,确保顺利完成年度避险搬迁任务。

(二)实施地质灾害数字化治理能力提升行动。一是深入开展地质灾害风险管控。各乡镇(街道)、区级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做好本行政区域地质灾害汛前、汛中、汛后和雨前、雨中、雨后三查工作,全面查清地质灾害风险隐患,特别是加强对综合遥感识别出的隐患点、有变形的已有隐患点以及农村房屋前后边坡、学校、场镇、居民集中区,以及重点防治区的全时段巡查,实现隐患“早发现、早防范”。二是统筹推进小流域风险预警和管控。全面完成全区1:1万小流域地质灾害精细化调查,精准掌握四类风险源(地质灾害隐患点、农村建房切坡区域、山洪泥石流沟谷、临坡临崖临水临沟区域)风险底数,分类提出针对性地质灾害风险管控措施建议,持续完善小流域地质灾害风险预警和管控应用场景建设,完成3条重点防治小流域风险管控试点建设,实现小流域地质灾害风险预警管控实战实效能力全覆盖。三是加快推进危岩地质灾害风险管控数字化建设。全面运用危岩地质灾害风险管控三级贯通,打好危岩地质灾害防治攻坚战,聚焦工程建设扰动、交通沿线切坡、高切坡、旅游景区沿线等重点区域,完善交通、住建、水利、文旅等行业部门地质灾害风险源数据共享机制,加密危岩地质灾害风险隐患排查,动态更新风险隐患清单,及时将新增隐患点纳入危岩地质灾害应用。四是持续加强地质灾害风险预警预报。全面完成34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隐患点监测台站改建工作,加强对已建成的683台专群结合智能化监测预警管理和83台专业监测设备的运行维护管理,对离线设备督促监测单位24小时维护更新到位。强化应急响应,及时启动预案,落实响应措施,探索“AI+地质灾害”无人机视频AI监测技术试点和应急广播落实临灾预警到户到人的“叫醒叫应”机制,实时动态发布预警信息,科学组织避险转移,打通预警响应“最后一米”。五是积极建立风险源“一张图”和隐患点“风险码”。及时建立全区地质灾害“四类”风险源,构建地质灾害底数“一张图”,以村为单位细化形成风险源“一村一图”,建立地质灾害隐患风险码,实现“一点一码”,一体化管控各类地质灾害风险隐患并动态更新地质灾害风险数据。六是强化强降雨期间避险撤离和“点线面”风险管控。制定地质灾害避险转移“一镇一策”,在摸清四类风险源的基础上,划定避险转移范围、安置点,明确安置责任人,密切关注天气变化趋势,坚持“三个紧急转移”原则,坚决果断组织受威胁人员提前转移,做到应转尽转、应转早转,严控人员回流,提高避险转移精准性和科学性。进一步落实地质灾害“点线面”一体化风险管控机制,摸清找准风险隐患,严防死守195处地质灾害点,力保“点”上防得住,区级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落实道路、河道、水、电、气等线上的巡排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置,力保“线”上找得准;动员社会力量全民防灾,力保662.59平方公里高易发区和366.36平方公里高风险区“面”上控得稳。

(三)实施地质灾害风险综合治理能力提升行动。一是有序实施综合治理。对全区风险高、治理措施相对简单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实施排危除险,2025年全面完成3处中小型地质灾害排危降险项目(东城街道三佛寺危岩、大有镇云千杉排危岩、石莲镇干田榜危岩),进一步规范项目招投标,加强防治工程项目管理,强化施工现场安全监督管理,保质、高效推进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做到“完成一个、验收一个”。二是加强工程建设活动监督管理。严格落实公路建设、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城镇建设等建设项目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并实施配套防治工程,对区内在建工程项目,组织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专项检查,督促落实评估建议措施,防止无序施工引发地质灾害。三是做好地质灾害隐患点动态管理工作。严格按照《重庆市地质灾害隐患点销号管理暂行办法》,对于已经实施工程治理、避险搬迁或者经监测长期处于稳定状态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按程序组织开展销号工作,对变形明显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及时纳入群测群防体系进行监管。

(四)实施多跨协同闭环管控能力提升行动。一是加强规划引领源头防控。切实做好重大建设工程项目与国土空间规划的有效衔接,充分考虑地质灾害防治要求,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布局和重大风险源头管控,统筹城市防灾空间和各类设施布局,进一步优化城市安全布局和完善城市公共安全综合治理体系,增强国土空间安全韧性。二是及时启动《重庆市南川区地质灾害防治“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充分利用1:1万地质灾害精细化调查成果,深入研究十五五期间防灾减灾工作,积极申报地质灾害工程项目,形成项目清单,争取中央、市级资金和项目支持。三是完善地质灾害防治奖惩机制。在《南川区地质灾害成功避险奖励暂行规定》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激励机制,对“四重”网格员、村、社区、企业地防员工作开展情况以及社会广大人民群众报灾进行评比,对贡献突出的予以表扬奖励。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防灾责任。各乡镇(街道)要提高政治站位,严格按照“属地管理”和“一岗双责”要求,进一步增强“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事事心中有底”的执行力,切实做好辖区内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全力以赴应对地质灾害风险的不确定性。区级有关部门要按照《重庆市抗震救灾和地质灾害防治救援指挥部关于印发重庆市地质灾害风险管控责任清单的通知》(渝地指〔2023〕3号)要求,根据“管行业、管地质灾害”原则落实“属事责任”,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协作,做好各自领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区规划自然资源局负责全区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区应急管理局负责组织全区地质灾害应急救援工作及地质灾害灾民的安置救济工作。区住房城乡建委负责统筹全区在建房屋建筑与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因施工诱发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区交通运输委负责公路建设诱发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和公路沿线边坡及周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区城市管理局负责市政设施道路及桥隧规划红线范围内的地质灾害隐患防治工作。区水利局负责水利设施及周边地质灾害防治和因洪水引发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区经济信息委负责监管职责范围内工业企业生产活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区教委负责全区所有学校及影响学校安全的周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区文化旅游委负责旅游景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区铁指部负责在建铁路沿线及周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南涪铁路公司负责建成铁路沿线及周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区高指部负责在建高速公路沿线及周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重庆高速集团南方营运公司南川管理中心负责建成高速公路沿线及周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区财政局负责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资金保障工作。区公安局负责指挥地质灾害现场警戒、道路交通管制和组织人员疏散,维护地质灾害现场治安。区卫生健康委负责组织有关医疗单位对伤病人员实施救治。区气象局负责提供灾害预警所需的气象资料信息,监测天气变化,及时提供天气预报和雨情信息,与区级有关部门共同会商,联合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区消防救援局负责组织消防救援人员参与应急处置和抢险救灾。区纪委监委机关负责对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和国家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履行地质灾害防治职责实施监督,对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的行为进行查处、问责。

(二)加大投入,强化资金保障。按照《重庆市南川区财政局 重庆市南川区国土房管局关于提取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的通知》(南川财政发〔2010〕58号)的规定,从土地出让金中提取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严格管理地质灾害防治资金,做到专款专用,保障地质灾害排查巡查、调查评估、监测预警、避险搬迁、工程治理、宣传培训、应急处置、应急救援、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及信息平台体系建设。

(三)严格制度,减少灾害发生。各乡镇(街道)、区级有关部门要严格执行各项防灾制度,严密防范不当人为活动诱发地质灾害。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工程建设,要严格执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禁止在地质灾害危险区、易发区和直接威胁区域从事可能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的活动。对工程建设等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要严格按照《重庆市地质灾害与安全生产事故责任调查认定处理暂行办法》规定程序和要求,对引发地质灾害的主体和责任进行认定,对因生产经营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将按照安全生产管理有关规定调查处理。

(四)加强协作,做好应急处置。各乡镇(街道)、区级有关部门要落实专人负责本辖区、本行业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区应急管理局要加强和充实地质灾害应急救援队伍,进一步完善应急反应、专家会商、处置救援工作程序,形成预警预报、会商决策、综合协调与应急联动“四位一体”的地质灾害应急指挥机制。地质灾害灾(险)情发生后,各单位要按照职责和权限确定灾(险)情级别,调集应急队伍,准备救援物资,组织群众撤离,上报相关信息,及时开展应急处置。

(五)加强指导,强化督查检查。区规划自然资源局要会同区应急管理局开展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工作的专项督促检查,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落实不力的进行通报,因工作落实不到位造成地质灾害发生人员伤亡的,依法依规严肃追责问责。

附件:1.南川区各乡镇(街道)驻守地质工程师一览表

2.区级部门地质灾害应急值班电话

3.乡镇(街道)地质灾害应急值班电话


附件1

南川区2025年各乡镇(街道)驻守地质工程师一览表

序号

单位

名字

电话

驻守乡镇

1

重庆蜀通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陈斌

15215019455

东城街道、三泉镇

2

冉林

13594411800

大有镇、庆元镇

3

王永川

19922821901

水江镇、山王坪镇

4

重庆一零七市政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陈霄宇

18580033622

金山镇、头渡镇

5

冯臣

18502341370

南平镇、神童镇、石莲镇

6

霍靖淞

13330376186

西城街道、兴隆镇、木凉镇

7

徐云华

13637971196

大观镇、河图镇、石溪镇、福寿镇

8

陈本勇

13983213561

中桥乡、骑龙镇、石墙镇

9

彭飞

15086734630

德隆镇、合溪镇、古花镇

10

重庆市二零八地质环境研究院有限公司

刘靖

17783806553

南城街道、楠竹山镇

11

邓青松

18323603464

太平场镇、白沙镇、黎香湖镇、

乾丰镇

12

刘杨

15330331051

鸣玉镇、民主镇、冷水关镇、峰岩乡

附件2

南川区区级部门地质灾害应急值班电话

序号

单位名称

值班电话

1

区规划自然资源局

71422174

71421049

2

区应急管理局

64565700

64565716

3

区住房城乡建委

71422218

71415670

4

区交通运输委

71422261

71422261

5

区城市管理局

71417299

71429133

6

区水利局

71422205

71422205

7

区经济信息委

71422552

71422970

8

区财政局

71423130

71454777

9

区公安局

71422853

71687114

10

区卫生健康委

71422169

71429110

11

区气象局

71611333

71611333

12

区民政局

71422889

71422889

13

武警南川中队

71419746

/

14

区消防救援局

81114119

81118000

15

区教委

81110580

81110582

16

区文化旅游委

71435018

64569561

17

金佛山管委会

71611488

71488000

18

南涪铁路公司

71438019

71438119

19

金佛山管理中心

71645839

/


附件3

南川区乡镇(街道)地质灾害应急值班电话

序号

单位名称

值班电话

传真

1

东城街道

71424105

71424105

2

南城街道

71423203

71430209

3

西城街道

71425037

71425037

4

三泉镇

71480018

71480018

5

南平镇

71444037

71444511

6

神童镇

71442001

71442001

7

石莲镇

71440001

71440001

8

大观镇

71470001

71470885

9

河图镇

71476008

71476008

10

乾丰镇

71635000

71635000

11

黎香湖镇

71638500

71638500

12

太平场镇

71477500

71477987

13

木凉镇

71633002

71633800

14

白沙镇

71479067

71479866

15

兴隆镇

71475502

71475502

16

水江镇

71466013

71469023

17

中桥乡

71462099

71462099

18

金山镇

71490036

71490036

19

头渡镇

71492001

71492020

20

德隆镇

71493016

71493016

21

大有镇

71495001

71495001

22

庆元镇

71497558

71497558

23

古花镇

71637062

71637062

24

合溪镇

71496568

71496568

25

鸣玉镇

71455055

71455055

26

民主镇

71459088

71459088

27

冷水关镇

71451088

71451088

28

福寿镇

71458000

71454000

29

石溪镇

71632008

71632008

30

峰岩乡

71452500

71452500

31

楠竹山镇

71464588

71464954

32

石墙镇

71634000

71495001

33

骑龙镇

71460600

71460600

34

山王坪镇

71463000

71623898


1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