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沙坪坝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关于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情况的报告
2024年,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为主线,紧紧围绕规划自然资源工作实际,突出制度建设,强化能力支撑,切实推动全区规划自然资源法治建设迈上新台阶。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聚力深化改革,城市现代化治理能力持续提升。一是成立领导小组统筹调度。局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协调推进,统筹调度7次,主动承接各项深改任务11项,班子成员结合分管领域改革任务实地调研23次。二是典型经验提炼总结。总结仙灵洞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联合审批新模式等改革典型案例3个,在市级主要媒体推广宣传20余次,其中磁器口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经验做法入选住建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第一批)、马家岩加油站后侧不稳定斜坡生态化治理实践被评为全市安全问题清单示范案例。三是超大城市空间治理积极探索。主动开展国土空间治理“多规合一”、规建治服一体化、城乡空间一体化治理特色项目谋划;争取“平灾两用”临时集中安置点建设,开展沙坪坝区岩溶地面塌陷早期识别与治理研究,提升城市安全韧性,赋能城市现代化治理。
(二)聚力数字重庆,国土空间治理体系不断完善。一是实景三维地图建设加快推进。完成二级图建设138平方公里,全域覆盖22个镇街建成区,接入镇街基层治理中心。以典型性、辨识度高的嘉陵湾、磁器口后街等区域为重点,全力推进三级图建设,已接入基层治理中心。二是数据治理、试点应用统筹推进。梳理核心业务11项、业务事项1012个,完成应用编目136个,开展感知资源编目56条,完成数据归集97901条;完成危岩地灾风险管控应用、缙云山森林防灭火应用三级贯通,加快推进政务·渝耕保、政务·不动产登记和政务·产业用地智治应用三级贯通。三是三级治理中心和基层智治赋能提效。三级治理中心应急、生态景观、设施运行、生产生活服务板块新增116个城市体征指标、15个KPI指标;“一表通”应用试点取得实效,上线表格7个,数据治理率100%。
(三)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法治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一是创新谋划“用地开工一件事”,制定印发《沙坪坝区工程建设项目“用地开工一件事”(拿地即开工)审批服务指南(试行)》。二是建立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免申即领”机制。对“招、拍、挂”取得土地使用权的社会投资类建设项目,探索通过用地规划条件、土地成交确认、项目投资备案及出让合同签订四个环节的精准协同,土地受让人无需申请,即可在签订土地出让合同后直接领取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实现“免申即领”、“拿地即领证”。区局已试点完成中交冷链(重庆)智慧产业园项目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免申即领”。下一步,将进一步加大该项改革制度推行完善,切实优化营商环境。三是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建设项目提供更加有力有效的规划引领和土地资源要素保障,制定《关于主动介入建设项目前期研究规范高效做好空间和资源要素保障工作的实施方案》,主动介入项目前期工作,精准掌握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建设项目对规划、土地要素的需求情况,确保建设项目规划、用地规范高效。
(四)法治助力聚力资产盘活改革新突破。一是国有资产盘活见效。完成国有土地资产盘活57宗4081亩、盘活资金约68.01亿元(其中出让6宗421亩、出让价款3.77亿元);“可确权办证清单”登记129宗、建筑面积81.3万方、土地面积22.27万方。二是办证难题妥善化解。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全流程重塑审批流程,采取联合审批、容缺受理等方法,化解高滩岩54号危改安置项目等6个项目历史遗留办证难题,解决2000余户居民“登记难”问题。三是用地报批“应保尽保”。获批农转用7个项目94亩,完成2个批次农村宅基地转用3亩,审批临时用地11宗919亩。四是严格监管处置去存量。处置批而未供2078亩、闲置土地42亩,“一案一策”完成鼎顺平顶山、俊峰香格里拉项目“久供未建”处置10.5万方,市区联动推动绿地世界中心项目出让合同解除。四是建设工程剩余砂石创新交易创收。完成在建隧道剩余砂石交易2单,盘活创收485万元。
(五)坚持依法行政,执法监管效能明显增强。一是提升执法效能,深入推进国土、规划、林业3个领域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全年立案查处土地违法、林业违法案件共6宗。二是加速整改问题图斑。以土地卫片执法、耕地保护综合监测监管、例行督察等专项工作下发线索图斑为重要抓手,推动违法违规占用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问题整改处置,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完成督察问题整改3个,实现全面清零;统一建立耕地保护问题清单、源头治理、卫片执法等各类违法问题整改清单638宗,整改销号360宗,整改到位1472亩,耕地整改率79%。
(六)坚持人民至上,行政争议化解成效明显。一是依法做好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应诉工作。2024年共收到行政复议决定10件,被纠错0件。收到行政诉讼司法裁判文书18件,败诉0件。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100%。二是不断提高信访法治化水平。处理来信来访175件次,主要集中在规划管理、竣工核实、征地拆迁、确权登记、违法占地等领域;班子成员接访下访79次;信访积案“一案一策”领导包案,化解来信来访94件;专班推进化解贺胜伟等最长达10年的历史积案3件,其中成功化解34名未能缴纳征地养老保险案例作为全市规划自然资源系统典型案例报送市信访办。
(七)坚持“谁执法谁普法”,法治宣传教育成效明显。切实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牢固树立“人人都是法治宣传员”理念,把法治宣传教育融入自然资源管理全过程。充分利用“6 • 25”全国土地日、“8 • 29”全国测绘法宣传日、“12 • 4”国家宪法日等主题纪念日,集中组织规划自然资源法治宣传进机关、进乡村、进学校等活动,让群众真正了解规划自然资源管理法律法规,自觉守法、依法维权。
二、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情况
区局主要负责人认真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对法治建设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任务亲自督办。
一是持续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将习近平法治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到区局法治政府建设的全过程和各方面。严格落实党组中心组集体学法制度,把习近平法治思想和党章、党内法规、业务法律法规作为重要学习内容,局领导班子和中层干部率先垂范,带头学习,以实际行动带动全局遵法学法守法用法。2024年,全年召开局党组会议22次,传达学习中央和市委文件精神71个。
二是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研究规范性文件审查、违法案件会审等工作7次。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政协监督。区局承办区人大代表建议19件、区政协提案10件。
三是不折不扣落实上级重大决策部署。通过“第一议题”、理论中心组学习,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制定印发《关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任务分工》,细化45项任务,压实工作责任,推动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在规划自然资源领域一贯到底、见到实效。紧盯规划自然资源中心工作,不断完善“885”工作体系,建立健全问题闭环管控机制。截至目前,主动向市局工作专班报送7条市级清单问题线索。牵头整改的市级清单问题25个,已完成整改问题7个。
三、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存在的不足及原因
对照法治建设的新要求,对照市区有关部署,区局在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主要有:
一是部分干部对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设在认识深度上仍存在不足,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解决问题的法治意识仍有待提升。
二是法治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还需进一步加强。法治宣传教育的形式和内容还不够丰富,对不同群体的需求把握还不够准确,法治宣传教育的效果还不够理想。
四、2025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工作思路及目标举措
2025年,区局将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统领,将法治理念、法治思维和法治原则贯穿到规划自然资源管理全过程,全面推进沙坪坝区法治自然资源建设。
(一)强化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将法治宣传教育纳入区局自然资源法治建设总体部署,与其它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加强各类法律法规和政策培训,切实增强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和法治素养。利用区局“规资大讲堂”,积极宣传自然资源系统在法治建设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促进交流学习、总结推广。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常态化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宪法、民法典和自然资源法律法规的普法宣传工作。
(二)积极探索法治多元化解决机制。扩大与各级法院、复议机关的协同配合,通过对共性问题的互动研讨,力求与案件审理机关达成共识。充分发挥败诉预警和行政调解合力,针对败诉风险高、历史遗留问题多、牵涉面广、影响较大的案件,建立“一案一专班”,全力以赴主动纠错或矛盾化解,避免败诉结果。规范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加大法律顾问服务深度与支撑力度,明确律师参与审查重大决策、行政审批、信访答复工作,提出法律意见。
(三)加强制度供给,强化营商环境法治保障。全面深化改革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免申即领”制度,提速社会投资类建设项目用地规划许可办理;探索开展用地用林合并审批试点,进一步提高重大项目用地用林保障效率。继续强化制度供给,增强自然资源全要素、全流程、全周期对全区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保障作用。坚持“规”字先行、“严”字当头、“实”字托底、“借”字发力,持续做好事先法律论证工作,推动依法决策。